《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 認字8個,會寫8個,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從小要自立的道理;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3 、通過閱讀課文,體會詩中的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對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學會八個生字及新詞
教學難點:學會在實際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手段:小黑板、傘形卡片
教學方法:1、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2分角色朗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從小到大,媽媽都是最愛我們的人,給我們關心,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小詩中有個小朋友卻不讓媽媽給她送傘,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小詩《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認識它們。
2、同桌兩人再來讀,選擇你們兩個喜歡的方式,要把句子讀通順。
3、哪一個同學愿意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
師:同學們說說他們讀的怎么樣?
4、開火車式讀,每人讀一節。
5、男女生賽讀。
三、自主識字,掌握認字方法。
1、師: 同學們讀得很流利,字音讀得很準確。那詞語寶寶與字寶寶,跳出來你還會讀嗎?
2、小黑板出示詞語:
送傘、慢悠悠、雨絲、機靈、小鹿、奔跑、淋壞、勇敢。
3、師: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生領讀)
4、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師解釋。
5、師:詞語寶寶沒有難住大家,字寶寶說:“讓我們來吧!”他們跳到了小傘上,你還認識嗎?(生自由讀)
6、讓學生把這些字寶寶再送回課文中,請幾名學生來拿小雨傘,只要讀對傘上的字,在組一個詞,造個完整的句子,這把小傘就送給學生。
四、分析課文。
1、齊讀課文。
2、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的這個小朋友為什么不讓媽媽給他送傘?
(2)你認為這個小朋友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五、總結: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六、作業:寫兩句心里話夸夸自己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