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瀑布》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12單元“清清的水”中第一篇主體課文。
它按觀察順序,由遠及近,從聲到形,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瀑布,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
讀詩歌《瀑布》,既如聆聽一曲氣勢恢弘的交響樂,又像在欣賞一幅綺麗的山水畫,無時不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學生分析
1、瀑布對于學生本身就有一種吸引力,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達到感悟語言文字,升華情感的作用。
2、在信息時代,不可低估學生獲得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向大人請教、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立體學習。
3、二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已積累一定的學習方法,包括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等,教學時應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理念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閱讀、下載有關瀑布的資料,由此產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學生在極度興奮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學時,根據課文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積極探究,運用已習得的讀書方法,在讀中品詞析句,積淀語感,理解內容,體驗美境。
作業菜單的設計更使學生利用信息,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避免活而亂。
通過以上步驟的教學,學生不但拓展了學習時空,激活創新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樂于合作的精神。且以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中介工具”,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中,把語文與音樂、美術、自然、地理等結合起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美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了解瀑布,激發學生積極探究。
師:同學們,昨天布置大家了解有關瀑布的知識,大家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彼此的收獲。讓我們在交流中更多的了解瀑布。
生:這張導游圖上介紹的是黃果樹瀑布,這張照片上的就是傳說中孫悟空居住的水簾洞。
師:果然是人間仙境,你能想到導游圖,真是個有心人。
生:(出示圖片)這是世界最大瀑布:美國阿拉斯加大瀑布。
師:還有這么清楚的圖片,真好!你怎么得到的?
生:我是去圖書館查到的。
師:你會去圖書館這一知識的海洋尋找答案,看來你很會學習。
生:我知道了瀑布的成因: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時,便跌落下來,形成瀑布。除此以外,還有因山崩、斷層、熔巖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是啊,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個信息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相信以后我們會經常通過這個渠道獲取信息。
生:我還想起《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留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雄偉壯觀的瀑布不僅令古人詩興大發,也給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