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掌握課后的10個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抹”“播”。
2、正確理解“隱隱約約”“掙扎”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積累“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激昂”等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歌聲是怎樣幫助人們獲救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歌聲是怎樣幫助人們獲救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歌曲導入,引出歌聲。
1、歌曲引入: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
2、不同的歌聲帶給人們的感受也不同,聽了剛才的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
3、歌聲不僅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中還會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呢!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正是以歌聲為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出示課題:19、歌聲
二、創設情景,走進課文。
1、笛聲引入,閉眼想象:(放笛聲)故事就在這汽笛聲中開始了。1920年的一個夜晚,海風嘯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行駛著一艘大輪船。船上燈火通明,馬金納和其他乘客一樣在船艙里興奮地唱啊、跳啊,快樂極了!
2.創設情景,體驗失望:忽然,他們感覺到船身猛烈地晃動了一下,接著就聽見有人大聲地喊叫:“不好了,輪船觸礁了,要沉船了,快跑!”“撲通,撲通……”人群一個一個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掙扎,可是救生船還是沒有來。請你們設想一下,此時的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指名)
3、小結:是的,海水冰冷刺骨,人們的力氣也已經耗盡,大家都認為自己已經毫無生還的希望,此時的人們可以說是絕望了。
馬金納也不例外,你們瞧,(出示:過了很長時間,馬金納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指名多人,在指導朗讀中理解“筋疲力盡”,并體會馬金納的絕望。)
4、這群遇難的人們命運如何?你們想知道嗎?
打開書,自由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5、逐段指名讀。適當正音
三、品詞品句,認識歌聲。
1、過渡:讀了課文后你們知道故事的結果了嗎?(指名)是誰救了他們?(板:歌聲)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2、這是怎樣的歌聲。客炀攘四敲炊嗳说纳。請你們再自由地讀讀課文的2、3小節,讀完后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并圈出能夠體現歌聲特點的詞語。
3、(指名)出示句子:
(1)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2)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4、句中哪些詞語體現了歌聲的特點,那是怎樣的歌聲?(指名)
板: 隱隱約約
(貼) 斷斷續續 的歌聲
清脆、激昂
5、隨機學習生字:隱、脆 昂 播。
6、為什么歌聲是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激昂?你讀懂了嗎?讀懂哪個就說哪個?(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