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教學實錄
教學目的:1.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深入其境,在意切情真的課文氛圍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培養學生的朗讀、分析能力。
3.通過學文,體會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觀念。
教學重點: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啟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聲。(出示大屏幕)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再次讀文,邊讀邊在腦海里過電影,說一說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讀課文)
評: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情景,并試著用語言來描述,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歸納與表達能力,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二、再讀課文,讀中悟情
師: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走進1920年那個令人恐懼的,令馬金納終身難忘的漫漫長夜。讓我們屏住呼吸,走進1920年的那個黑夜。(放錄象)
師:看錄象時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到了沉船時的場面很混亂。
生2:我感到當時很恐怖。
生3:我感到很害怕。
生4:我感到了寒冷。
師:是啊,害怕、孤獨、恐懼、寒冷、驚慌、是同學們看錄象時的感受,那么真正遭遇這次海難,身處其中的人們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沉船后表現當時人們狀態的詞語。
評:借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中人物的命運產生關注的情感,帶著看海難資料后不平靜的情緒讀文,提升專注程度。產生良好的整體感知與情緒推動的作用。
生:自由讀文,動手畫描寫沉船后人們狀態的詞語。
師:找到了嗎?找到了請你大聲地告訴大家。
生1:人們“拼命掙扎”
生2:人們已經“筋疲力盡”
生3:馬金納“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
生4:馬金納感到了“絕望”
師:我們讀課文不光要了解人物的感受,而還要通過你的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誰能把馬金鈉絕望的感受讀出來。
出示句子:馬金納絕望了,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指名讀)
師: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不光要用嘴去讀,而且還要用你的眼睛、眉毛、表情,動作去讀,這樣能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抒發出內心的感受。我們讀這句話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表情來讀呢?
生1:很不幸的表情
生2:很悲傷的表情。
生3:痛苦的表情。
師:好,就讓我們帶著悲傷、痛苦的表情讀出馬金納絕望的感受。齊讀~~~~~~~
評:這一環節的教學層次清晰,逐層遞進。首先通過抓住重點詞“拼命掙扎、筋疲力盡……”體會出句子內蘊含的意思,感受到馬金納的絕望。然后在指導練習朗讀中,入情入境。整個過程酣暢淋漓、水到渠成。
師:就在人們絕望之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從遠處傳來了斷斷續續的歌聲,這歌聲使馬金納~~~~~~齊讀
示句子: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著歌聲游去。
師:是誰唱出了這令人振奮的歌聲?
生:是一個小姑娘。
師:是一個多大的小姑娘?
生: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姑娘。
師:你們現大多大?
生:九歲、十歲
師:也就是一個與你們差不多大的女孩,正經受著和馬金納這些大人們一樣的困難,可她沒有退縮,沒有絕望。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小姑娘,竟能如此的勇敢堅強,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畫面,看一看她是如何與海浪搏斗的?用筆勾畫一下有關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