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雞蛋教學反思
畫雞蛋教學反思
面對新課程,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在孩子們熟讀課文之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總讓達·芬奇畫雞蛋 "在學生匯報中,他們也能找到老師的話回答,但從他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對老師的良苦用心并不理解.于是,我將老師的話以投影出示,放聲讀一讀.我問到:"老師說的對嗎 "學生在交換了意見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肯定了老師的話是對的,還有學生舉了例子說,老師這樣做是讓達·芬奇認真觀察,認真練習,才能把雞蛋畫好.接著我順勢引導:"你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可是老師說的是真的嗎讓我們來驗證一下."于是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熟雞蛋,以小組為單位放在一起進行觀察.孩子們天生好奇,看呀,比呀,非得找到兩個一樣的雞蛋,可是挑來挑去就是找不到.孩子們自言自語的說:"看來還真的沒有一模一樣的雞蛋,老師的話是對的."
"老師還說,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還不一樣呢 "一個孩子不由自主地喊道.同學們又拿起自己的雞蛋,一邊觀察一邊與同學交流.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驗證了老師的話是真的.而且還結合了數學課的知識來說明,得出結論:不論做什么事都要認真.
這節課,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真切的體會到老師的話是真的,嘗到了探究的樂趣,我也深深的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孩子們自己去驗證,一定能促使孩子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
《畫雞蛋》教學反思
《畫雞蛋》是教科版小學課本第四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比較長,在分段上也不像以前學的課文那樣每一段都不長,尤其是第二自然段,非常的長,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枯燥性,我特意在激趣導入的部分,安排了介紹達芬奇的事跡和作品以及一些相關的小故事,這樣確實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課后回想認為這個想法有一些欠考慮,導入的時間有點過長了,我想課前作適當的介紹,其他的放在學完課文后來擴展知識比較好。另外在課文理解的方面,我首先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我覺得這是理解課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有些句子看起來很容易懂,其實學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還有一些句子,我認為學生讀完幾遍后一定能記得住,但是并不是我想得那樣,比如“在1000個雞蛋中,沒有2個是完全相同的。”在我提問的時候并不是很多孩子能記住,并明白它的含義。所以,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會抓住學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幫助學生理解它的意思,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和務求甚解的學習品質。在語言的訓練中,著力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表達相同的內容,比如讓學生復述老師對達芬奇說的話,我要求不必和課文中說的一樣,只要意思表達完整就可以,這樣練習把話說活,逐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慢慢得到發展,我想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情感方面,抓住“認真觀察,認真練習。”8個字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并展開了小小的討論。
《畫雞蛋》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面對新課程,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