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的情趣和人物的品質。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二、學習重難點
從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提出本課學習任務。
(二)新課
第一段:
1、出示星空圖,看圖說話:你看到了什么?
2、從文中找出描寫星空的句子,理解比喻句,體會星空的美。
3、導讀:你們喜歡這美麗的星空嗎?是啊,這迷人的星空也深深吸引了和我們一般大的一個孩子,他就是張衡。
4、出示文中插圖,瞧:張衡在干什么?
5、從文中找出寫張衡數星星的句子,圈出張衡的動作詞。體會課文表達地準確性。
6、創設情境:我們也來像張衡那樣一顆一顆地數星星。并談談數星星的感受。
7、張衡又是怎么數的?理解:一直、幾百顆,體會張衡數的認真、細致!
8、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三段:
1、設疑:張衡數星星,他能數得完嗎,能數得清嗎?
2、自由發言。
a、預設一:不能數得清。
(1)引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奶奶說的話,弄清數不清的原因:星星多、亂動。
(2)有感情朗讀,感受奶奶的慈愛。
b、預設二:能數得清。
(1)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張衡說的話,弄清數得清的原因:中間總是隔那么遠。(理解“遠”指的是兩顆星之間的距離 ,不是很遠的意思——這是課堂上出現的嚴重理解偏差,建議簡筆畫說明)
(2)體會張衡觀察的仔細。
(3)感受張衡的自信、肯定的語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四段:
1、導讀:正在這時,爺爺走了過來,他聽到了張衡說的話,那他對張衡的看法贊同嗎?你能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來說明嗎?
2、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爺爺說的第二句話,理解“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體會“好像”一詞所表達的意思。(好象——總是)
3、導讀:爺爺還告訴張衡哪些有關星星的知識呢?
自由反饋,認識:(1)祖先給星星分組起名,教師借機介紹有關星座的知識。
(2)看圖認識北斗星與北極星。
(3)認識北斗星與北極星之間的活動方式。
4、聽完爺爺說的話,張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聯系自身理解、明理。)
(1)想: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 體會張衡不輕易相信爺爺的話,想自己親眼去證實。
(2)做: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體會張衡愛觀察,愛思考,對科學的執著探索的品質。
5、經過一夜的觀察,張衡有什么收獲?
(1)學生自由發言。
(2)理解課文第四段的最后一句。
果然——說明張衡觀察的結果與爺爺說的一致。(比較爺爺的話與張衡的觀察發現)
慢慢地轉動——了解北斗星轉動的緩慢,體會張衡觀察的仔細。
6、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第五段:
1、談話:學到這而兒,你喜歡小時侯的張衡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就是因為張衡從小愛觀察,愛思考,有著一顆對科學、對天文的無比熱愛之心,長大以后,他通過刻苦鉆研,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三)總結課堂,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五)作業設計:1、查找有關星星的知識,作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