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案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并體會其中的道理,懂得凡事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能老想著意外的收獲。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是:樁、株、滋,理解“樹樁”“躥”“樂滋滋”等詞語。
3、指導朗讀好課文,要求學生能夠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寓意。
教學難點:體會那個種田人的內心想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同學們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另一篇寓言,生讀題,師板書:守株待兔
二、學習生字“株、樁”
指名讀“株”字,請生查字典,說說這個字有幾個意思,在課題里是什么意思?(樹樁)樹樁又是什么呢?這兩個字都與樹木有關,所以用了木字旁來提示意思,再看看它們的左邊,怎么讀?(都是聲旁),所以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很好記。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不懂的字詞查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想一想課題是什么意思。
四、揭題,感知大意。
指名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誰守在樹樁旁等?(板書:種田人)他為什么要守在樹樁旁呢,請一個同學來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五、學習課文內容。
1、大家聽了有什么想說的?(讓生自由發言)
2、是什么事讓他有守著樹樁的想法的?(一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板書
(他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板書
3、有兔子撿當然好,我也想撿啊,怎么傻?分析兔子撞死的原因,抓住“倉皇”“躥”等重點詞來理解兔子撞死完全是個意外,偶然。(板書:意外)
4、分析種田人的心理。這個意外發生在種田人面前,他怎么樣?抓住“沒花一點力氣”“白撿”“樂滋滋”等詞語體會他那種意外之喜。學習“滋”字。(在“意外”后板書:收獲)是你你會不高興啊,那又從哪兒看出他傻?從他的想法來體會他想不勞而獲的心理。出示段落指導朗讀。
5、他這樣想確實很傻,但更傻的還怎么做了?出示最后的段落,請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抓住“丟下”一詞,看能否用“放下”來換,理解他的死心等待。齊讀這一段。
六、揭示寓意。
1、所以,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種田人之所以做這么傻里傻氣的事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老想著——意外收獲(生答),因為這樣可以不花力氣啊,不用勞動啊。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才對?請生說。
總結寓意:什么事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能老想著意外收獲。(補齊板書)
2、那你想怎么去勸勸這個種田人呢?
七、復述課文。
1、看動畫,想一想,等會兒怎么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
2、指名復述,點評,再請。布置回家講給家長聽。
八、課外擴展。
1、出示古文原文,讓生自己比照課文看能否讀懂。
2、師朗讀,略作指點,讓生跟讀。
3、我們學的寓言基本都是在這些古代經典書籍當中,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看。
板書:
(種田人) 守 株 待 兔
白撿撞死
樹樁
凡事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要老想著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