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說課
今年實施的課題是《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踐與研究》,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文,因為語言承載著思想,承載著情感,承載著知識,承載著文化。而學好祖國的語言,關鍵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識字教學,豐富學生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今天,我執教的是《守株待兔》,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27課寓言兩則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本著“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主的設計理念,本著第一學段兒童的特點以及新課標中第一學段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認識“守、撞”等六個生字,會寫“此肥”四個生字,結合語句知道“白撿、從此、整天”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獲,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3、為孩子創設豐富的語言實踐環境,學習抓重點詞句復述課文,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啟發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豐富語言。
本課預設分為五大塊:
第一塊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在提示課題的時候,我采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手段,一株草,一只小兔子,再加上守和待字就構成了課題。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塊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這塊中我重點突破字音的教學。生字詞的教學,我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利用多媒體,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挖掘學生認知經驗,營造優美學習環境,來激發學生學文熱情。本塊的設計一切從學生和文本出發。從文本上看,這課生字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三段,字音重在平舌音和翹舌音。所以我采取“復現”“多媒體演示”“字詞在語句的應用”進行。例:利用多媒體演示了“竄”和“撞”的動畫及帶有拼音的字后,去掉拼音送回到句子中。“種田人看見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樹樁上,死了。”新課標的第一學段要求是“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聯系生活實際識字,使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把識字和學習詞語、理解課文結合起來。”生字的理解要放在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撞”我讓孩子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并提醒孩子在下課的時候不要跑得快,因為這樣容易撞傷同學。潛移默化中又對孩子進行了行為習慣的指引。從學生的特點來看,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這塊主要是解決字音,讀通順課文,有些字義要在課文中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及進一步運用。在這里就不再多加指導。
第三塊緊扣課題,學習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人審題入手,緊扣題眼,充分運用“邏輯引讀”,讓學生初讀――復讀――精讀――熟讀課文,最后復述課文,使學生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聲聲入情,這部分三個層面進行教學。
1.解“守株待兔”之意。通過把成語回歸句子,找出對應的部分,讓孩子再次加深對課題的理解。當然,雖然是字面上的理解,也已足矣。教學“樁”,圖文結合,突出形聲字的特點。
2.究“守株待兔”之源。以“從此他丟下了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在解意時,學生已讀懂了“守株待兔”的表面含義,在這里,讓孩子理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去探究“守株待兔”的原因。這一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在讀中理解“樂滋滋、白撿、沒花一點兒力氣、忽然、不知怎么的”等詞句的含義。并教會了學生“抓詞句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方法。整個教室書聲瑯瑯。讀中識字,讀中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