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雜談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雜談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實驗校區 陳 君】
對于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口語交際內容,可引導學生看圖,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展開豐富又合理的想象,補充故事情節或續編故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課,在讀懂課文之后,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口語交際的話題:“售貨員阿姨天天盼著再見到那個男孩,好把汽車送給他。今天,他們終于又碰面了,見面后,他們會怎么樣呢?”針對這一話題,可分兩步完成:先同桌一人做阿姨,一人做男孩,試著說一說;然后由其他同學點評,教師隨機點撥,在聽、說、評中信息相互交流,互為補充。這樣使口語交際更具真實性、靈活性、隨機性,從而達到最佳交際效果。
【江西省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李 楊】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這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便會指導學生像演戲一般把課文中的情境演繹一遍,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課文含義。如在教學《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課時,由于課文中的對話比較多,我便讓學生分角色來表演這些對話,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從對話中深刻理解到小男孩關愛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質。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手記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學 王 靜
在討論詞語含義的時候提到了“目不轉睛”,我在孩子們學會了這個詞語之后又為他們找出了“目不斜視、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等詞語,均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意思。
在分析人物的時候,注意對句子中詞語的思考有助于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如在讀句子時,對“男駭搶著說”中的“搶著說”的理解,對為什么“男孩拉著媽媽的手”而不是“媽媽拉著男孩的手”,以及阿姨為什么會“忍不住說”等等。
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有感于肖老師執教的《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重慶市沙平壩區高灘巖小學 周 娟
聽了肖老師的《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感觸很多,就象每次讀這篇文章的感動,總被一種來自心靈的靜靜的感動所縈繞。我想肖老師也想在教課的同時給孩子一種心靈的觸動。
一、注重孩子內心的獨特感悟
感動是來自內心的,是一種特別主觀的行為。作為語文老師,肖老師在這課中特別注重“悟”。一種對文本的感悟,一種對人性的感悟,更是一種來自生活的感悟。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提倡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智慧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而落實這一系列過程,感悟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堂上,時時聽到老師的話語:“你有什么感受,說說你的感受,你從什么地方獲得的這種感受?”老師處處在細心聆聽孩子的獨特感受。
二、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