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實錄
今天有幸聽了全國獲一等獎的幾名老師的課。帶著一種學習的心理聽完了課,并把他整理出來,記錄的有些不夠全面,談的感受可能比較淺顯,但都是我真實的感受,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教學過程:一、導入:1、他有個常年有病的爸爸,有個勤勞的媽媽,他希望有個玩具,但是劉一節來臨時,他卻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玩具,他就是玩具柜臺前的孩子。引出課題2、學習生字:“柜”“具”那個小朋友會想辦法記住這兩個字?生回答。3、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1、讀書時遇到不懂得字怎么辦?生回答:找拼音、問老師、查字典……2、有這些方法自由、大聲讀課文。3、同桌互讀:(1)讀的又準確有流利的伸出大拇指夸夸他(2)不小心讀錯了微笑著幫助他,看那一組讀的最認真,聽得仔細。4、大屏幕出示含有本課生字的一段話。生自由讀。5、學習“裕”怎么記住這個字?理解“富裕”,什么是不富裕?交給學習方法:用會意字、反義詞等學習理解詞匯我們以后應經常用。三、自瀆自悟、點撥指導1、拿出筆,默讀課文,把你最想讀的句子畫下來,想想說說為什么要讀給大家聽?2、把你想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當別人朗讀的時候,你應認真聽。(第一段中誰有句子想讀給大家聽)3、理解“目不轉睛”什么是目不轉睛,有些次看看土,說說話就理解了。(1)、用目不轉睛說一句話。(2)文中說小兵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小汽車上,它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誰能把這句讀一讀。(3)、指名讀、齊讀,指導讀出喜歡的語氣。4、繼續交流喜歡的句子。(1)、“不,我只是看看,不要媽媽買,男孩搶著說。這句話中的“搶”是個生字,什么是搶著說,師引讀,生搶讀理解“搶”(2)、“不謝謝,我不要”男孩拉著媽媽的手,走出商場。(3)、孩子的媽媽嘆了口氣說“他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師補白:媽媽給小兵買溜溜球,可小兵(生接) 媽媽想給小兵買旱冰鞋,可小兵…… 媽媽在小兵生日是想給小兵買蛋糕,可小兵……(4)師:家里的活媽媽一個人干,家里的事媽媽一個人想,家里錢媽媽一個人掙,當售貨員讓媽媽買玩具時,小兵說(生接讀)(5)當售貨員向送他時,小兵說……5、理解“男孩拉著媽媽的手與媽媽拉著男孩的手有不同嗎?6、課文中一個“搶”字,一個“拉著媽媽的手“多懂事的孩子,讓我們再讀讀課文。四、通全文、拓展1、師生互讀全文。2、拓展:終于有一天阿姨又見到了那個男孩,小兵說…… 另一個阿姨對小病說有困難可以來找我,小兵說……3、師出示三字經4、出示:一首詩:我愛爸爸,就是為他到一杯茶,我愛媽媽就是……,我愛同學……我愛大家……我的隨感:本節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有這樣兩個地方:一、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佐老師這節課中,無論從識字、詞語理解到課文的感悟,都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雖然這是一節二年級的課,但是老師在教學時并沒有一位的灌輸,而是針對孩子們已有的基礎進行進一步的學法指導。如:對“柜、具、裕”字的教學都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對“不富裕、目不轉睛”的理解通過會意字、看圖、說話等等形式不同的方法教學不僅學生記憶深刻,而且交給了學生很好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我認為這種學習方法才是學生最受用的。二、難點的處理,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到了人物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在交流學生感受深的句子中,老師就是一個點撥者。每一個點的處理都是在學生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老師適度的點撥。尤其是對小兵關愛父母的理解,老師采用了補白的形式,即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內心真正的體會到了小兵對父母的關愛。這比老師一味的講解收到的效果好很多。再讓學生體會小兵關愛他人是采用的也是同樣的教學方法,很巧妙的處理了這一教學難點。 我們的教學,尤其是在公開課中經常會使用一些電教媒體,有的更是注重于課堂的教學形式,而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文本的教學,這節課中我感受到了語文的教學本色,注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