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在讀悟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題。
1、看圖說話。
出示課文插圖說話:這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有誰在做什么?
2、齊讀課題,設疑:大家都在高高興興的買玩具這個孩子為什么只看不買呢?
。ㄓ蓪W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
1、要求把課文讀正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不認識的生字可以請教同學,問老師。
2、檢查生字。
(本課是略讀課文,文中的11個生字只有認讀的任務,所以這一環節只需采用多種形式認讀鞏固。)
三、朗讀感悟。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文中有幾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2、出示“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蹦泻屩f。體會男孩當時急切的心情。
3、他這么喜歡小汽車,為什么不買一輛呢?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梢砸龑W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如: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多么等等。
(從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現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現,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異常決定,體會人物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自主討論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深入研讀課文,分組研究討論: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為什么不買一輛呢?
出示:孩子的媽媽嘆了口氣,說:“他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
。w會“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指的是哪些東西)
(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為什么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讓學生在充分讀媽媽說的一段話后,談談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繁瑣的分析。)
5、師適時引導過渡,啟發學生想象小男孩不接受阿姨禮物時的心理活動。說說自己的理由。
四、情感提升。
1、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小兵你想為他做點什么?把你最想對他說的話說給他聽?梢允枪膭畹模部梢允琴澝赖,也可以是祝福的……
2、結束環節誦讀詩歌《寫給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使學生的心靈再次得到激蕩,升華了情感。
五、總結全文
教后反思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二年級下冊的第28課。它所在的第六單元課文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排的,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車”和“堅決不要媽媽買”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強烈地向我們傳達著“愛母親”的信息。
然而,現在這些在春風雨露中長大的獨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這樣的情感體驗的。如何使本堂語文課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這堂課后更加發自內心地愛父母、愛他人呢?我想,莫過于動之以情!教育不能沒有感動,教師不能沒有感動。所以在教學時,我試著用自己的感動去感染學生。以飽含情感的教學語言、適時深情的小結、與學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鳴,創設了教學情境,醞釀著滋養心靈的養分──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