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一、教材依據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教材見附頁)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交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策略:
(一)充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閱讀緊密結合。
將識字教學貫穿于閱讀中,充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在課文語境中讀準字音,初步感知字形;精讀課文時,結合語言環境,了解字義,鞏固識字;將認識的生字換一個語言環境再認識,增加見面次數,強化識字;最后安排自主觀察、寫漂亮字練習,鞏固字形認識,使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二)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的興趣。因此,營造情感氛圍,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撥動學生心弦尤為重要。
(三)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本課教學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體驗人物情感,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示范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語感,落實語言訓練。
三、教學目標
1.會認“既、嗓”等6個生字,會寫“拎、桶”等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掌握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難點明白老爺爺說話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1、課件、裝滿水的水桶、“好孩子”卡片等。
2、搜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資料。
3、讓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辛勞,并用心感受。
七、教學過程教學板塊教學活動設計意圖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一)聽唱兒歌《好孩子》,導入新課。 1、聽唱兒歌《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鏡子,照出一個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幫助媽媽掃屋子,忙得滿頭汗珠子。 2、導入新課:好孩子,人人愛。這節課有《三個兒子》來到我們的課堂,他們是好孩子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個兒子》。 (二)板書課題。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兒歌,以這首《好孩子》兒歌導入新課,很快就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并對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有孝心”,做了鋪墊。二、初讀感知, 認識生字。(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二)交流識字情況,培養識字興趣。 1、形式多樣有趣的讀生詞(齊讀、個人讀、開火車讀、領讀、男女生輪讀、比賽讀等穿插進行,增加讀生字的興趣。) 2、指導難讀的詞,注意“沉甸甸”的“甸”變讀為一聲,“胳膊” 讀輕聲。 3、自主識記字形。 4、組內交流:說一說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的;哪個字難記,向組內同學請教。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重點,要扎實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