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三個兒子》這一課,讓我再一次覺感受到了學生的潛力,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到位,學生就能發揮得體。
第一、 體現在學生評價語言上
1、我設計了讓學生當作是媽媽,讀一讀媽媽夸獎孩子的話。然后隨機采訪“媽媽們”問一問他們在夸獎自己孩子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學生的回答真的是令我喜出望外:
“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我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在想我的兒子力氣那么大,能成為世界冠軍呢!我覺得我的兒子真棒,是最棒的!……”
2、在讀第二個媽媽夸獎自己孩子的話時,我改變了采訪的方式,而是讓一個學生讀,然后隨機找學生來評價他“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生1:“我覺得他讀得挺流利的,就是聲音再大點就更好了!”然后我及時說:你的建議真不錯,那么你來讀一讀好嗎?
生2:“我覺得他讀得應該再慢些,別人就能聽得更清楚了!”我說:那么你來幫他改善一下,讀一讀吧!
生3:“我覺得他不太投入,要是在投入些就更好了!”“怎么投入?投入什么?”生:“再讀得自豪一些、驕傲一些就更好了!”
生4:“再神氣一些就更好了!”我說:你的想法真棒,你來試試吧!
3、到了第三個媽媽那,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那個媽媽的心情,學生說出了“那個媽媽心情平靜、平淡,那個媽媽很謙虛”,而且讀的語氣真的下來了。
第二、體現在學生的感情朗讀上
這節課讓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學生們的朗讀很到位,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洪亮、感情豐富,十分投入,真的把每個媽媽們的那種不一樣的心情和表現充分地體現出來了。
比如:讀第一個、第二個媽媽說的話的時候,學生表現出的是挺胸昂頭,非常自信、自豪;讀到第三個媽媽說的話時候,語氣很自然地就平淡下來,不用教師去說去教,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非常真實地表現出了自己的情感。再讀后面7、8段的時候,李響同學很自然地就讀出了水桶的沉甸甸,讓人一聽,真的就是水很沉、媽媽很累的樣子。這些都是通過學生的讀所感悟體會到的,在讀的時候,老師也給大家做了示范,感染了學生,這樣的有目的地設計引導學生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投入到課文中,也就達到了教師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的作用。
第二、 體現在學生的充分想象中
在讓學生讀7、8段時,我讓學生想象著畫面:“通過朗讀,你能在頭腦中想到什么畫面?給大家說說你想到的。”
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三個媽媽拎著沉甸甸的水桶,累得滿頭大汗的樣子。
生2:那三個媽媽好象一邊拎水桶,一邊停停,水桶直晃蕩,水都灑出來了,我好象看到了她們站在那里捶背的樣子。
生3:我好象看到了三個媽媽直喘氣的樣子。
生4:我感覺到三個媽媽太累了,腰也酸了,背也痛了,都筋疲力盡了。
生5:我看到三個媽媽拎水的樣子,就想到了我們在學校星期五大掃除時,我們端的水那么少,我們還累得直喘氣呢,都流汗了,三個媽媽的水桶那么重、那么沉,她們太累了,太辛苦了。
在學生自由讀了一遍后,我又請一個學生來讀,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到的畫面,但是體會到的并不是很到位,然后我又讀了一遍拎水桶的場面,然后我做了一些動作,學生一下字領會到了媽媽們的辛苦和累,也就順其自然地說出了上面的一席話。有次更讓我感覺到,在課堂上,并不是學生不會說,而是教師引導不到位學生才沒的說,只要教師引導到位,就很容易能調起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也就能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