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課題揭題后,我啟發學生思考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么我為你驕傲”等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朗讀課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讀文的熱情,營造學習的氛圍,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開火車擴詞等多種游戲識字方式,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導學生讀書的熱情,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以各種形式,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是本節課的又一個特點。如“模仿兔子逃跑”“換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些問題的設計,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課內外的有效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生在充分交流過程中,學會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學會寬容,學會感動。提高了認識,促進了良好品質的形成。
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續編故事,讓學生設想后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習作和想像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續編過程中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熏陶和影響。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一個星期。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
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就問學生當你做了錯事你是不敢承認,還是在膽承認。喚起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文時把握小男孩的情感變化做下鋪墊。
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實踐活動要包含著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讀文匯報自己的收獲,并說出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因為學生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所以都能很好的抓住小男孩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體驗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過程中知道了做了錯事要勇于承認,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文中的老奶奶身上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學習,在體驗了小男孩的情感過后,我讓學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當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當看到“我”和往常一樣送報約紙時又是什么樣的心情?當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在體驗老奶奶的情感時,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懷,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