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采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等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像和創造,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學生在體會主人公優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小組認讀生字詞: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火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開走了!
2、教師隨機導入新課。
二、讀文品悟
1、默讀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畫下來。
2、學生匯報。
3、隨機理解句子。
a、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1)體會“一……就”的意思并進行說話練習。
(2)學生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b、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體會:沒有不、爭著、花大價錢。
(1)學生再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2)帶著體會齊讀第一自然段。
2、過渡:這么棒的畫家,他是怎樣畫畫的呢?(引出句子)
戴松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
(1)“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2)戴嵩為什么要沉思片刻?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好了。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互相評價。(師:只要讀出了你喜歡的方式就好了。)
(2)看圖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圖畫)
你覺得畫中哪些地方是“濃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輕筆細描”?
(3)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3.過渡:如果是你,會怎樣夸贊他呢?(引出句子)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代入角色讀。讀出稱贊的語氣。
(2)師評價:這樣讀才是稱贊別人,夸贊別人!把這兩個詞畫下來。(學生標畫“稱贊”、“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