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一、教材簡說
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要是在大自然的曠野中迷了路該怎么辦?這首小詩就為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1)我國地處北半球,正午時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陽成了我們的指南針;(2)晚上,北極星可以為我們指示北方;(3)陰雨天,大的枝葉稀稠可以幫我們辨別方向,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少的一邊就是北方;(4)冬天里,溝坡積雪的多少,也能幫我們判別南北的方向。這一切多有趣啊!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一定會把我們和學生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讀文識字。
(1)自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學習或請教周圍的同學。
(2)讀課文給同桌聽,請同攙幫助正音。
(3)選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節展示讀給同學、老師聽,請他們評價。
教師注意就比較難讀的字詞進行指導。如?指南針、辨別、忠實、一盞、枝葉稠的、枝葉稀的等。
2.積累生詞識字。
(1)默讀全文,畫出自己喜歡的生詞。
(2)交流自己所選的生詞,在積累生詞中鞏固識字。
3.找反義詞識字。如,南―北、稠―稀、快―慢。
4.聯系實際記字。
出示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字,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把方法講給同學聽。如:
“針”,我是在讀《鐵杵成針》的故事中認識的。故事講的是李白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鐵棒在磨,準備把它磨成一根細細的、尖尖的針。“針”就是“一根鐵針”的“針”。
我是這樣記“忠”字的,“我們要忠于祖國和人民。”
5.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
翹舌音:忠、盞、稠、針
同偏旁:積、稠、稀
同結構:上下――忠、導、盞;左右――積、稠、稀、針、碰、慌
(2)重點指導。
盞:上半部分可以借鑒“淺”字的右邊進行書寫的遷移,要強調這里的兩橫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應盡量寫扁,下橫要長,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①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筆捺變點。②禾字旁在左邊時,字形一般為左窄右寬。
(二)朗讀感悟
詩歌教學應更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要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
1.激趣,初讀。
同學們,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會怎么辦呢?
要是你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那可怎么辦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告訴你在野外迷了路辨別方向的一些方法,想知道嗎?請在書中找答案吧。
(1)自由讀課文。
(2)交流初讀的體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請把你了解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選段,細讀。
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自己最喜歡的內容,仔細讀一讀,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
3.傾聽,品讀。
讀后把你讀明白的內容講給同學聽,并按你的體會把你喜歡的一節讀給老師、同學欣賞。
4.推薦,邊讀。
(1)聽了剛才同學的選讀,你認為哪一節誰讀得最好,請這些同學上臺把課文串聯起來讀。
(2)其余同學聽聽,課文告訴我們幾種辨別方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