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唐代的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畫家的從善如流,牧童的大膽率直,是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現(xiàn)的兩種品質。而這兩種品質都蘊含于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和動作的描述之中。
設計理念
1、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在積極倡導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安排學生自主、個性化識記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2、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與文本對話。通過自主的讀書實踐,與課文的作者交流,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材料及其豐富的內涵,并學會閱讀。對于本篇文章,閱讀過程讓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以讀帶思,以思促讀。
3、中央教科所張?zhí)锶粝壬f:“語文課講得多,分析得多,是國際通病,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庇绕涫菍Φ湍昙壓⒆觼碚f,更不能作過多的講解,而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入情悟理!懂嫾液湍镣肥且黄容^容易讀懂的課文,所以本節(jié)課的整體課堂教學以“讀”為主,主要經(jīng)歷“初讀—精讀—品讀—賞讀”四個階段。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藹、慚、拱”等17個生字,正確書寫“抹、商”等12個字。
2、理解“拱手、絕妙之作、指教”意思。
3、能熟練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口述這個故事。
4、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重點:
1、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口述這個故事。
2、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策略:實施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斗牛圖的課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小黑板。
2.學生準備;鉛筆字帖,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任務:
1、能夠正確認讀17個生字,會寫“抹、商”兩個字。
2、熟練朗讀課文。
3、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畫家和牧童》(同學們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在黑板上)齊讀課題,牧童是干什么的呢?(放牛、放羊的孩子)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畫家和牧童之間發(fā)生了件什么事呢?注意讀書的時候,不認識的字對照下面的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檢查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學生讀錯的詞語(抽出準備好的卡片,不是認讀的字可以寫在黑板上),并指導學生注意停頓。
3、檢查讀詞語,引導理解“拱手、牛蠅”。(拱手: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傳統(tǒng)禮節(jié),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謝的意思。牛蠅是專門叮咬牲畜的蒼蠅)
4、讀生字
提醒學生組詞讀。讀對的跟讀。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說一說畫家和牧童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隨學生的發(fā)言,板書“斗牛圖”“畫錯啦”)
三、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1.課件出示《斗牛圖》。這就是當時的那幅斗牛圖。看看畫得怎么樣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請默讀,標出人們“稱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