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教案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課文 二、了解作者1、去年,我們曾學過《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你們還記得嗎?2、廬山的瀑布雄奇壯觀,那廬山的山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蘇軾寫的一首詩。3、板書課題:題西林壁 1、說到蘇軾,他可非等閑之輩,大家對他有哪些了解呢?2、再簡介蘇軾。1、全班齊背《望廬山瀑布》。2、個別談自己對廬山瀑布的印象。 1、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暢言自己對蘇軾生平的了解。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三、讀通詩句 四、理解詩意1、引導學生自由讀詩。2、放錄音:放錄音前提醒學生邊聽邊在文中劃出讀詩的節奏。3、請個別學生按自己劃的節奏讀詩。4、與學生探討讀七絕的節奏。 5、小結后教師范讀。 6、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讀。 1、引導學生根據注釋先理解題目的意思。1、自由輕讀全詩。2、聽錄音范讀,劃出讀詩的節奏。 3、按自己劃的節奏讀詩。 4、全班探討讀七絕的節奏。□□/□□/□/□□ 5、全班齊讀。 6、自薦讀詩。 1、根據注釋,自由說說自己對詩題目的理解。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讓學生根據注釋,小組探討對詩句的理解。3、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句。 4、小結每句詩的大意。 5、作者從哪些角度觀察廬山?(板書:橫、側、遠、近、高、低)(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題寫) 2、小組交流對詩句的理解。3、小組推薦代表向全班反饋自己小組對詩句的理解。 4、別的小組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5、自由再次體會詩句的意思。 6、讀詩,理解詩人的觀察順序。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五、體會哲理6、引導想象,從“遠、近、高、低“看廬山,廬山會是什么樣的? 7、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樣子,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書:身在廬山不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