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案
一、教學目的:1、學習與要求學會的12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課文,知道遇事要開動腦筋、細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和合作精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
三、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四、課前準備:指導學生觀察刮風時景物的動態(tài)。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qing導入
1、談話: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5課《畫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們認識了課文中哪幾位小朋友?(老師板書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2、設境:看,在這美麗的春天,三個小朋友背著畫夾來到了一片青草地,他們展開了畫紙,在潔白的紙上畫了起來,他們都畫了一些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分步探究
1、引讀第一自自然段
剛開始,他們都畫了什么?你是從課文第幾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探究2—8自然段(他們怎樣畫風呢?課文哪幾自然段描寫了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1) 自讀2—8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文中寫他們怎樣畫風的句子。(要求:自讀2—8自然段,邊讀邊用“——”劃出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句子。)
(2) 讀句子。(根據(jù)學生說的在課本上劃出畫風的句子)
(3) 邊讀邊討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讀畫風的四句話)
(4) 讀后交流。(他們三個人分別是怎樣畫風的?)
板畫: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轉動的風車
板書:飄、彎、斜、轉、
老師小結:在風中,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旗子會飄、風車會轉、小樹會彎、雨絲會斜,他們想得多妙呀,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
(5)辨畫,練習說話。(小藝、丹丹、宋濤三幅畫及說明文字)
1、 自讀對話
過渡:三個小朋友都把風畫出來了。那么畫風這個問題最先是誰提出來的?
(1) 他們說了些什么呢?
(2) 體驗對話怎樣讀?請小朋友分角色練練,體會體會。(前后四人組成合作小組,學生自由選擇角色)
(3) 請三個小朋友上臺試一試。
(4) 他們讀得怎么樣?大家評一評。
重點指導:“我能!”(自豪的語氣,在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該勇敢地說“我能”!“我行”!充滿自信,面對挑戰(zhàn)。)
“我也會畫風了。”(“也會”一詞說明了陳丹由不會畫風到會畫風時的高興心情。)
“我還能畫!”(“還能”說明了趙小藝第二次想出了好主意時的興奮、自豪)
(5) 想象體會
① 小藝、丹丹、宋濤正說著、畫著,忽然吹來一陣風(聽:風來了……)請小朋友入神地看著畫上三個小朋友的畫,好好地感受感受。
② 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畫中的景物都在動,你覺得它們會怎樣的動呢?)
④ 小結:文中三個小朋友依據(jù)平時自己細心的觀察,開動腦筋,用不同方式畫出了風,這說明了這三個小朋友怎么樣?
師結合板書:愛動腦、善觀察
四、拓展延伸
1、用筆畫風:三個小朋友都動腦筋畫出風,如果你來畫風,你會怎樣畫?
小結:小朋友們想象力真豐富,剛才大家說了許多,你們能象老師這樣用簡單的幾筆把風畫出來嗎?
2、評一評。(學生介紹作品)
五、總結
今天我們說了風、也畫了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事物和感受,也可以用畫筆表現(xiàn)出來:冷熱、高興、害怕等等。回家之后,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畫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