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自主感悟重點詞句,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的感悟,懂得發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郵票(帶齒孔和不帶齒孔的各一張)、插圖。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示課題。(出示“黑便士” 郵票)誰知道這是什么?(板書:郵票)(撕開郵票)你們看,這些撕開了的小孔象什么?這就叫做:齒孔(板書)別看這小小的郵票齒孔,它的發明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補齊課題)。
二、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互相檢查、指正。結合語句認識生字:倫敦、研究。 借助漢字表義的特點識“裁”“撕”。 借助漢字表音的特點識“究”“政”。
3、運用多種方式鞏固識字:你指我認——看口型猜字——做動作識字。
三、讀思
1、默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小組討論:帶齒孔的郵票是怎么發明的?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交流
以“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為突破口感悟。
1、“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圖你能想象出當時阿切爾的動作神情嗎?學一學他的樣子,理解“吸引”一詞,使學生感受到阿切爾能細心觀察生活的細節。
3、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個人和阿切爾都很善于動腦筋?怎樣讀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們在用心思考呢?
比較讀——范讀——練讀——比賽讀。
4、讓學生撕一撕有齒孔的郵票,體驗有了齒孔之后所帶來的方便。
五、練習
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 一臺( ) 一臺( )
一張( ) 一張( ) 一把( ) 一把( )
六、書寫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字(刀、仍、便)是新認的字。 “仍、便”二字可以與“使”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寫好單立人。單立人的寫法學生已經多次接觸,應該比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書寫。但三個帶單立人的字的右半邊應該細致地指導一下。“仍”字右邊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便、使”右邊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別的基礎上指導寫美觀。指導的重點如下:上橫宜短,“口、曰”要扁,撇應先“豎”捺須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