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舊郵票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在課文中劃出生字詞,讀準生字的讀音。 3、會寫4個生字。 三、教學課題 1、學會4個生字,會認讀12個新詞語。 2、通過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四、教材分析 《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講的是發明家阿切爾由身邊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于變成了現實。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五、教學方法 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議一議等活動形式,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形象。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創設一個學習課文的環境:學生先看同學準備的郵票。 2、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郵票和信封,讓學生觀察郵票的邊緣。 3、(百度搜索)認識各種各樣的郵票。 (二)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要求讀順,標上自然段序號。 2、小組內齊讀課文,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回答好的有獎勵) 3、指名讓學生說,隨時表揚,發獎。 4、教師小結: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板書 看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想 留心觀察、善于發現 (阿切爾) 做 (三)明理導行 教師出示衛生紙,找兩位同學分別撕一下帶齒孔的和不帶齒孔的衛生紙,先讓他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再指名說一下,然后教師總結衛生紙上齒孔的作用,有齒孔的衛生紙很容易撕開,而沒有齒孔的衛生紙撕起來較費事,還撕不齊。郵票的齒孔和有齒孔的衛生紙都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啟發,你能說說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討論后,指名讓學生匯報。教師小結:一些食品的包裝袋,藥品的包裝袋等等。牛頓到愛迪生,從伊琳娜到阿切爾,無一不告訴我們:發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四)積累運用 1、學習生字: 1)板書生字:刀、爾、求、仍 2)形近字識字:力—刀 減一減識字:你—爾 球—求 變一變識字:奶—仍 3)拼讀生字。 4)學生在《小學生寫字》上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2、覺得課文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記到小本子上,或者用這個詞依照書上的句子說一句話。 (五)實踐活動。 1、(百度搜索)發明小故事: 2、讀課后“我知道”的內容,了解郵票的一些常識。響應學生伙伴的提議,去收集一些郵票。 七、附板書: 看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想 留心觀察、善于發現 (阿切爾) 做 八、教學反思 用觀察郵票引出“齒孔是怎么發明的?”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通過實踐操作探究齒孔給生活帶來了方便,感悟原來發明就在身邊,并不是件難事,并進行開放性的交流,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九、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山東省 學校:高密市姜莊鎮李仙小學 姓名:劉慧俠 職稱: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