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簡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教給學生朗讀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薩沙和媽對話。
3、理解課文內容,仔細揣摩薩沙和媽對話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走進薩沙的心靈,理解他的思想行動,獲得啟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動保護弱小的意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薩沙三次內心變化,層層引領學生“不甘于弱小自覺保護弱小”的情感思維發展。
教學準備:課件光盤、幻燈片
教學時間:3課時(1、3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游戲引入: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我們來進行反義詞對對子游戲活動。(如:高對矮、強大對弱小等。)
對對子游戲,既是對學生三年級所學知識的鞏固檢查,又能喚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調動他們參與本課學習的積極性,并為導入新課引出“強大”和“弱小”作情感鋪墊,這是創設情境的好方法。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學得開心,積極性非常高。
2、討論 :你認為生活中哪些人是強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生答)
你愿意當強有力的人還是愿意當弱小的人?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十四課《我不是最弱小的》。 這樣導入新課,挖掘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已經產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豐富學生對“強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還未正式進入新課內容,實質上已經在學習新知了,這是拉近了文本和學生學習、生活的距離。也為第二個問題奠定了不當弱小者的情感基調,使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
二、整體把握。
1、看課件,聽故事,思考:這個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板書人和物)
看課件、聽故事。這種既有聲情并茂的朗讀,又有形象生動的視頻,給學生強烈的情感熏陶,使學生興趣盎然,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而讀后交流人物和發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為后文的系統感知課文服務,突出了年級段的訓練重點。
2、大聲讀課文1-2節,思考:讀了課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讀后,點人回答,并鼓勵學生補充。(讓學生說出、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說外出度假的心情,并指導朗讀。假日里他們一家人出去玩,心情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