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 教案
課時安排:教材簡說:
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似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灑下一路愛心,讓我們感受到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讀課文,會讓我們的心跟隨清泉流淌,心中涌起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這篇課文優美、流暢,課文中出現了如:“火紅的杜鵑花”“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等語言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在積累這些詞語的同時感悟到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本課的插圖也很美。這是一篇幫助低年級學生觀察想象,感悟語言文字的好材料。
學習目標:
1.借助語境,自主識記“哦”等8個生字,會寫“瓦”等9個字。聯系上下文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燦爛”、“瓦罐”、“清脆”等詞的意思。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層層朗讀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主動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優美詞語,培養學生自主積累和運用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8個生字,會寫9個字,在朗讀想象中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難點:品析詞句,感悟泉水的快樂和無私。
學情分析:
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沖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課文的語言就象丁冬流動的泉水一樣清新明快。學生知道礦泉水,但對泉水接觸得很少,教學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對泉水的意思進行講解。插圖將課文中提到的畫面盡收其中,如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想象、感悟課文,使學生在入情入景的閱讀中體會泉水奉獻的精神。2課時
預設流程 設計理念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決難點 1、師: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如果你愿意可以和老師一起寫。(教師寫“泉”字,學生書空) 師:這是一個什么字? 生齊說:泉。 師:誰能用這個字組個詞? 生:泉水、溫泉、噴泉、山泉、清泉、礦泉水、淚如泉涌…… 師:同學們的詞匯量真豐富,能組這么多詞。 二、聽讀課文 1.課文究竟寫了泉水的什么?愿意一同來聽一下課文錄音嗎? 2 學生根據聽讀的情況回答自己的收獲。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生字和難讀的詞句,給課文標上小節序號。 2.反饋自讀情況: ⑴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和詞組,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一股清泉 石縫 瓦罐 水塔 杜鵑花 清脆 (借助插圖認識杜鵑花,借助插圖或實物認識瓦罐 。) 火紅的杜鵑花 美麗的身影 清脆的歌聲 (感受“_____的_____”的語言形式。) ⑵ 出示句子: ◆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哦”要在問答中,領會它所表達的語氣,朗讀好這句句子。) ◆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感受“很( )很( )”和朗讀好這句句子) (朗讀這兩句話,比較體會兩句句子中的“清”的不同意思。) 4.再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5.思考:泉水輕輕地流淌,伴隨著我們讀準、讀通了課文,你能說說泉水都流過了哪些地方?遇見了誰呢?最后又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