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倒數第二篇課文《淺水洼里的小魚》,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了生字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下面我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說課。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淺水洼里的小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倒數第二篇課文。該單元的課文以“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珍愛生命”為主題展開。《淺水洼里的小魚》是一則故事,共有六個小節,主要通過我的發現,描寫了一個小男孩以他的善良、執著將沖上海灘滯留在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條一條不斷扔回大海的故事,同時配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插圖,教育小學生保護小動物,珍愛生命。課文對話描寫突出,通過語言和動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質,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鞏固8個生字,指導學生正確規范的書寫課文的8個生字,讀好對話的語氣;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看一看、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等方法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情感,認識到小動物受傷時,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來幫助他們,增強孩子對動物或者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的意識。
三者相互綜合與滲透。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
(三)、教學重難點
1、新課標指出“二年級的學生能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我設置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讀好問話的語氣,從而達到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分別播放大海里快活的小魚和淺水洼里快要枯竭的而小魚,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走進情境,理解小男孩的專注和執著。
2.直觀教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畫面來思維的。”因此,在鞏固識字、朗讀課文環節,我主要通過圖片、卡片、動畫、教師示范等直觀的形式來教學;
3.引導發現法:在整體感知環節,引導學生探索作者“我”的兩個發現;另外在對話的學習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對話的讀法,提高學生的自主發現能力。
4、以讀促悟法:通過點名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男女比賽讀等形式以讀促悟,以讀促情,使小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會小魚的痛苦和小男孩保護小魚的著急心情。
以上四種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以讀促悟法為主,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二、說學法
閱新課標強調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采用“看—讀—思—演—議”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發現、朗讀、探究、思考、總結。從而深入理解課文,體悟課文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的時候,我播放小魚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錄像,學生興奮地看著錄像,嘴里不時發出驚嘆聲,接著我發出一聲嘆息:“多么自由可愛的小魚呀,可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地離它們遠去了,它們回不了大海了!”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接著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