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㈠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古詩叫《詠柳》,你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課件)
2、介紹背景。(出示課件)
你們還記得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他是詩人賀知章,他以寫七絕為見長。他一生仕途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師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
(二)、自主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通詩,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糾正字音。
①出示詞語:偶然、鬢毛、衰老、客人、何處來、鄉音
②解釋:“衰老”(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嗎?那形容怎樣的人,比較合適?)
③解釋“何處來”(換種說法:哪里來、什么地方來。)
④解釋“鬢毛”(圖片幫助理解)
3、開火車讀詞語。
4、分小組朗讀詩。
(三)、交流學習,感悟詩情。
1、學習第一、二行詩。
(1)自由讀,說說大概的意思。師:是呀!詩人少小離開家鄉,過了五十多年才回來,多少個日日夜夜啊!詩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終于回到家鄉了,家鄉的變化很大,詩人的樣子也發生很多變化,可是唯一不變的是什么?(鄉音)解釋:家鄉話。
(2)為什么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這兩行詩:詩人50多年沒有回家鄉,現在回來了,見到了家鄉的許多變化,心中百感交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課件出示區別)
2、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詩人沒有忘記故鄉,而故鄉還認得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嗎?
(1)自由讀,你能說說大意嗎?
(2)村里的小孩見了我把我當作遠方來的客人,笑著問我從哪里來。
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遇到詢問自己從哪里來的兒童,請你想象一下,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失落,無奈,憂傷)
(3)結合自己的想象,演一演這句詩。
3.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讀一讀這首詩。
(四)、欣賞佳作。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的那種感受。 回鄉偶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