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真好》教案
我想對()說:“—————————————— ”。
六、拓展:你還能為其它小動物寫一首詩么,回家試試吧!板書設計:
26 “紅領巾”真好
“紅領巾”愛護 小鳥 保護 樹苗
《“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紅領巾”真好》是一首精短的兒童詩,閱讀這首小詩,猶如打開一幅清新動人的畫卷,置身其間,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鳥正唱著歡樂的歌,梳理著蓬松的羽毛,無憂無慮地嬉戲著。可愛的小鳥能為林中樹木“看病”,為田間菜苗“療傷”。“紅領巾”們來到樹林,手捧自制的小鳥巢,肩扛嶄新的小木牌,給小鳥安家。樹上的小鳥高興地唱著:“紅領巾”真好!這里有活潑、可愛的小精靈,文本是有趣的,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活潑呢?這里我就像一個經營者,在積極營造著美麗的課堂。
一、教給方法,有趣識字
這是第一課時的學習,識字是首要目標。為了讓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這些抽象的方塊字。依據學生的好動的特點,我有意識地和學生玩編拍手歌的游戲,通過念、拍 “口字旁,幾字邊,嘰字記心間”等這樣帶節奏的拍手歌,達到眼、手、心、口的統一,學生喜聞樂見,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識字教學的高效。同時,潛意識中教給了學生識記合體字的方法,一舉兩得。
二、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我們知道,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應是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掌握和形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產生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等,都產生于一定的教學過程中。《“紅領巾”真好》一、二兩節講述的是清晨小鳥的快樂、活躍,如何把文字所傳達的開心快樂轉為學生的快樂,變成學生的直觀體驗,從而讀出快樂呢?我是通過語言描述和換位角色體驗等途徑來實現的:
1、語言描述
課堂中教師的優美語言引領著孩子去學習、探索。如在理解詞語“撲棱棱”時,我說:清晨,一縷陽光射進了樹林,又一個新的一天來了,小鳥們,準備好,嘰嘰喳喳地叫起來,飛起來吧!”學生聽著仿佛自己就在森林中,都愉快的飛起來了。如在引導學生表演捉蟲時,我先描述:我們的教室就是美麗的大森林,這里有美麗的花,有高大的樹,你們可以飛出座位,去給大樹捉捉蟲,可以一邊介紹自己一邊捉蟲。就很自然的給學生創造了森林這個大環境。
2、換位角色體驗
對文本情感的體驗,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就把自己當文章中的我。在這兒,文章講的是小鳥,其實他與可愛的學生有較多的相似處。快樂的小鳥會唱歌,會嘰嘰喳喳的說,還會梳理蓬松的羽毛,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學生已有體驗,我及時引導學生想象:快樂的小鳥在嘰嘰喳喳的說些什么?學生有的說“今天天氣真好!”有的說 “昨晚睡的真舒服!”……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好象自己就是林中那只早起的鳥兒,越說越開心,此時學生讀課文不用說開心的字眼兒,已經是有那股味了。我再作側耳傾聽狀,仿佛聽到了歌聲,孩子們就開心的唱起了歌兒,邊唱邊做動作,快樂的氣氛越來越濃了。我再問:快樂的小鳥你們還在干什么呢?直接把學生當作了一只鳥,學生有的說我在做操,有的說我在和鄰居打招呼,有的說我在梳理羽毛打扮自己……各式各樣,,此時再讀,學生是樂讀,同時也是讀得樂極了!最后我把學生放入了美麗的大森林這一情景,讓他們這群“小鳥”去給大樹去捉蟲,我先當上了啄木鳥飛出去,學生愛玩是天性,當小鳥更是開心極了,整個教室變成了繁忙的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