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詩中的5個生字,會寫“客、何、音”三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緊扣識字教學,巧妙抓住“客”作為切入點,結合“何來”一詞擴展開來,讓學生思如泉涌,想象萬千,再通過品讀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詩、悟詩中懂得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剛才有個小朋友一臉興奮地告訴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請幾個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過生日。看來,這個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請客。)他想邀請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請客”、“做客”、“客人”都有一個――“客”字。對,現在我們就一起把這個“客”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來。(師范寫,提醒“橫撇”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才好看,生書空。)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客”字,然后生根據同學的發言再寫寫、記記“客”。
二、讀詩悟詩:
1、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孩子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中恰恰也有一個“客”字,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不認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靈的幫助來讀準。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開始!
2、檢查自讀:
①(課件出示詞語):偶然、鬢毛、衰老、客人、何處來、鄉音
②解釋:“衰老”(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嗎?那形容怎樣的人,比較合適?)
③解釋“何處來”(換種說法:哪里來、什么地方來。)
④解釋“鬢毛” 。
3、開火車讀詞語。
4、分小組朗讀詩。
3、緊扣“‘客’字”,啟發思考: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現它了嗎?
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設想:生提問:客是誰?從什么地方來的客?為什么要來?)
師:我們一起寫“何來”,在“客”后板書:何來?)
師:孩子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再來問你們一個問題:這個“客”是“客”嗎?(師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個實心圓點,旁打一個問號。)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它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生自讀詩歌,勾畫。)
4、品讀詩句,分享感受:
(生: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師:你在詩歌中找到了答案,真會動腦筋!那你來讀一讀后兩句詩吧!
(生: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
師:真了不起,你能結合詩歌和插圖找答案,學習就應該這樣!聰明的孩子,你來讀一讀后兩句詩,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不對不對!他不是客。你們看第一句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說他很小離家。)
師:真棒!把你的理解送進去讀一讀這句詩。(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