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
教學重難點: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背誦《詠柳》。
師:《詠柳》的作者是(生:賀知章),賀知章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到外地去當大官,退休后回到家鄉,已經有八十高齡。當他白發蒼蒼地回到家鄉時,寫了一首詩——《回鄉偶書》。齊讀詩題。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嗎?
二、初讀、識字
1、自由朗讀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學習:鬢
你知道“鬢”指的是我們頭上的什么位置嗎?(學生先猜,老師再講明)
三、再讀,讀出古詩韻味。
1、在黑板上標出古詩的停頓,學生自由練習。
2、指名讀,老師指導。(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示范)
四、感悟
過渡: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你都讀懂了什么?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你從哪個詞看出詩人年輕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少小)
你從哪個詞看出詩人年紀很大了才回到家鄉的?(老大)
“少小”指的不是小時候,而是年輕的時候,“老大”不是指最大,而是指年紀大。(板書:年輕年紀大)“少小”和“老大”是一對反義詞。
詩人年紀大了才回到家鄉,你能從詩中看出他有什么變化嗎?(鬢毛衰)
仔細看看插圖,詩人還有什么變化呢?(背彎了,臉上皺紋多了……)
哪里沒有變化?(鄉音)
“鄉音”指的是什么?
2、“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當賀知章看到村口的小朋友時,他會說什么呢?
小朋友們是什么反應呢?(不認識)
小孩子們把賀知章稱為什么?(客人)賀知章此時心情怎樣?
*賀知章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八十多歲回來,中間經過了幾十年,他滿心期待地回來,他在想——
*當他看到孩子們在村口快樂地玩耍時,他心想,我小時候——
*可是,當他熱情地和孩子們打招呼時,孩子們卻說:客人您從哪兒來?他心里想——
賀知章此時心里不僅僅有傷心,還有失落和無奈,你能把賀知章復雜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嗎?(學生讀)
五、指導書寫“音、客、何”
1、讀準字音。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師示范寫,學生描紅、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