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古詩所描繪的場景,感受詩的意境,感悟李白汪倫之間濃濃的朋友情、離別情。
2、學會詩中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會默寫《贈汪倫》。
4、能夠根據古詩,練習編寫歌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和教具、學具】
1、課前一周,讓學生收集有關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記住歌詞,會哼旋律,基本會唱。
2、錄像機或vcd機、錄音機、投影儀。
3、《煙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電影《橋》插曲,歌曲《朋友》(周華。┑扔嘘P朋友的歌曲錄音,配樂的古詩朗讀磁帶。
4、古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情境創設
利用vcd,播放吳滌清演唱的歌曲mtv《煙花三月》(提醒會唱的同學跟著唱。)
評析:在課前播放根據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改編創作的歌曲mtv《煙花三月》,可以渲染氣氛,創設學習古詩的情境,再現古詩的意境,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激趣,上課導入
1、談話:剛才,上課前,同學們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歡這首歌嗎?為什么?
2、由歌曲聯系到古詩:誰知道這首歌和哪首詩有關?誰會背?詩的作者是誰?
3、簡介作者──李白。
4、復習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我們還學過李白的哪些詩?能背嗎?
5、揭題:今天我和同學們學習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別詩──《贈汪淪》。(板書課題)
三、自讀,初學古詩
1、出示古詩內容,學生自由輕讀古詩,要求:
⑴ 自學詩中生字,讀通古詩。
、啤φ照n后“注釋”試著弄懂詩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詞句或問題。
2、指名朗讀古詩:
、拧∽⒁馍帧皞悺保╨ún)的音、形。
、啤±斫狻百洝奔霸婎}的意思。
3、學生齊讀古詩。
四、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
⑴ 圖上誰是李白,誰是汪倫?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李白、汪倫)
⑵ 從圖上可以看出他們在干什么?(告別)
2、指名讀通古詩。
3、引導學生質疑:說說詩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W生質疑,請理解的同學解答釋疑,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問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學。)
評析:學生樂于提問題,更樂于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個環節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4、教師著重指導理解“忽”:
、拧 昂觥笔鞘裁匆馑?(忽然)
、啤≌l忽然聽到誰的踏歌聲?(李白聽到汪倫的“踏歌聲”)
、恰⊥魝悶槭裁丛诎渡咸じ?(為李白送行)—→你見過送別的場面嗎?說說你見過的送別場景。—→“忽然”說明什么?(注意引導:汪倫踏歌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取◇w會詩句中“忽”字該怎樣讀?—→指名試讀詩句;—→指導讀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讀好“忽聞岸上踏歌聲”。
評析:通過指導對“忽”字的理解和朗讀,讀出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可以感悟古詩用詞的精當,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語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著重指導理解“千尺”。(板書: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