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和修辭手法。
3、精讀一首《贈汪倫》,帶動一組送別詩,擴大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
二、解題
1、看老師寫課題。強調:贈板書: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贈
2、一起讀讀課題,好嗎?
3、解題:“贈”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
4、同學們,真摯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記錄,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來贈給汪倫呢?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懂
1、課件(3):出示古詩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讀古詩。
(你讀得很通順、很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4、學生交流。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
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踏歌: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四、再讀古詩,感受詩情
1、過渡:同學們,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
3、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體會李白與汪倫的這份深情厚誼。輕聲讀,帶著感情讀,在讀中體會。
5、交流: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具體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嗎?
深千尺:虛指,夸張的說法。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歌的藝術夸張,達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詩,表達情感毫不掩飾,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夸張。所以,才會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會有《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件5:出示詩句)
(2)同學們,汪倫雖是用計將李白騙來,但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這十幾天中,汪倫和李白會做些什么呢?(課件6:重新出現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