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這首小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節寫我給窗前的小樹畫個紅紅的太陽。第二節寫我給樹上的小鳥畫好吃的谷粒。第三節寫我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它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教學時通過朗讀啟發學生想像,產生共鳴,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并立足于“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钡慕虒W思想,引導學生在意境中感牾真情,自然地表達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師: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神筆馬良〉〉。(老師講述故事)
師:聽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覺得馬良很勇敢,他能與貪官做斗爭。
生:我覺得馬良很聰明,他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把貪官沉入海底。
生:我覺得馬良很善良,他總是給窮人們畫畫。
生:;老師,我也想有一枝這樣的神筆。
師:(板書:假如)假如你們有這樣的神筆,會做哪些事呢?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我以〈〈神筆馬良〉〉的故事開場,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又使學生一開始便置身于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產生了“未入詩句先入境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課件出示:一個小孩雙手托著下巴,靠在窗口。)我們先來聽聽這位小朋友的心理話。(師配樂朗讀課文)
師:(讀完后)小朋友,這是一首多么動聽的詩歌,它就藏在書中108頁。(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
[輕緩的音樂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一個“藏”字更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
師:同桌讀讀聽聽,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指名分小節朗讀,檢查是否讀通。)
[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通過傾聽,互相檢查,提高讀書效率。]
師: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找,這位小朋友給誰畫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
[培養閱讀的能力,有目的地讀,讓學生養成在讀中思考的習慣。]
三、品讀課文
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合作努力把課文讀正確、通順了,F在老師請你把自己喜歡的一小節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像。(學生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然后指名回答。)
第1小節
師:讀著讀著,你好像看到什么?
生:我看見小樹快活地成長。
師:剛才誰用心去聽了?聽著聽著,你們仿佛看見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
生:老師,我仿佛看見滿樹都是綠油油的葉子。
生:我仿佛看見小樹長得很茂盛,長成一棵大樹,像一棵大傘。
生:我看見小樹長得直直的。
師:這都是太陽帶來的呀。
生:我仿佛聽見樹葉在風里沙沙,唱起了歡快的樂曲。
生:我看到小樹正在向太陽公公問好!
師:是呀,有了這個紅紅的太陽,小樹長得多好,多快樂。∧隳茏x出小樹的那種心情嗎?(“我能!”“我能!”教室涌動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