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愿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目標
1、在語境中識字,認讀“縮”、“遙遠”、“等待”、“哭泣”等詞語。
2、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書、感悟、體驗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難點: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
課前準備cai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情感鋪墊
1、同學們都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馬良有一枝神筆。(課件出現一枝金光閃閃的神筆)擁有這枝神筆,畫什么就有什么。
2、有一位小姑娘也非常渴望擁有這樣一枝神筆,她想用神筆畫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詩歌——《假如》。(課件出示課題)讀兩遍。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歌,優美的意境要認真、反復品讀才能體會。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歌,不好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同時還要想想,小女孩要用神筆給誰畫什么?
2、集體交流
小女孩要用神筆給誰畫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樹 太陽 小鳥 谷粒 西西 好腿)指導“腿”的書寫要領。
3、你是從詩歌的哪幾小節知道的,老師請三名同學分小節讀一讀。(指名分小節讀,正音,給多音字“還”組詞。)
三、精讀文本,體驗情感
過渡:小女孩為什么要用馬良的神筆畫太陽、谷粒和一雙好腿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
1、 學習第一小節
(1)黎老師特別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畫太陽,誰來告訴我?(指名回答,指名讀一讀第一小節)
(2)這個小節里,有這個生字“縮”(出示生字卡片)誰來讀讀?(提醒平舌音)
(3)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讀“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4)小樹們縮著身子會是什么樣的呢?就請你們來做小樹好嗎?
創設情景:小樹們,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刮著,(點擊播放狂風聲)小樹小樹,你們怎么了?(采訪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你為什么輕輕嘆息?
是啊,天太冷了,所以小樹——縮著身子,輕輕嘆息。此時,你們最需要什么?
小樹小樹,別著急,你們瞧,讓我來幫助你。(點擊出示太陽升起的情景)
小樹小樹,你們現在的感覺怎樣?心里高興嗎?咱們可得好好謝謝這位善良可愛的小女孩,是她用愛心幫你們渡過了寒冬!帶著這樣的感受美美地讀讀這個小節。
2、 學習第二小節
(1)小樹得到了幫助,非常快樂,而小鳥和鳥媽媽呢?我們來讀讀第二小節的這句話。(指名讀屏幕上的句子:鳥媽媽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讓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2)在這句話中有這個字,(卡片出示“遙”)誰來讀?它有一個好朋友——“遠”,兩個好朋友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詞語——遙遠,仔細看看這個詞語,你發現了什么?理解“遙遠”,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