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講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二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教學課時:2學時
教材分析:《假如》是一首兒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借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歌從兒童的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基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4個生字“寒、襲、覓、餓”。會書寫7個生字:“擊、嘆、哭、泣、粒、腿、幸”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身邊老弱病殘人群的生活,通過讀書、感悟、體驗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4個生字“寒、襲、覓、餓”。會書寫7個生字:“擊、嘆、哭、泣、粒、腿、幸”。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墊,激趣揭題。
播放課件:《神筆馬良》動畫片片段
1、馬良到神筆后他用神筆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
2、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你們想知道課文中的孩子用馬良的神筆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10、假如》并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
1、同學們,老師很想把這首優美感人的詩歌讀給你們聽,你們聽聽老師讀的怎么樣,好嗎?
2、提出聽讀的要求:
這首詩歌有幾小節?邊聽邊用筆標出序號。
3、你們要邊聽邊思考:課文中說“假如有什么?”
三、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看課后“我會認”和“我會寫”里的生字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拿鉛筆用“——”勾出“我會認”里的生字詞語,用“~~”畫出“我會寫”里的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出示生字的課件,多種形式認讀)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
2、去掉拼音讀:這些生字寶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你還認識嗎?
寒、襲、覓、餓、擊、嘆、哭、泣、粒、腿、幸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句子媽媽的懷抱里。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出示句子的課件)
4、出示詞語課件我們一起來給生字寶寶“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組在一起是個詞。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
寒冷、襲擊、覓食、哭泣、嘆息、谷粒、不幸、好腿
鞏固生字詞的方法:找小老師領讀,自由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設計意圖:在多種方法的識字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認真投入其中,并且愛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