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并知道生字的大體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文,把課文讀好。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好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四、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談話導入:
前面老師請大家預習一下《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并向家長展示一下大家預習課文的本事,老師想看一下大家預習的本事,行不行啊?
(二)、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注意結合課文中的句子理解生字的意思,通過和熟字作比較識記生字。)
1、葫蘆:看課題、看實物(師生帶去的葫蘆實物)識記這兩個生字,告訴學生 “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藤、盯”這兩個形聲字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去識記、去理解。
3、“哇、鄰”這兩個生字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分析字形去理解、去識記。
(三)、檢查學生自讀課文情況。
1、談話過渡
咱們再看一下大家自己練習讀課文的情況。
2、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1)、學生展示讀第一自然段,師生中肯地進行評價。
(2)、提問:小葫蘆張得怎么樣啊?
(3)、多媒體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葫蘆、葫蘆葉、葫蘆花。
[學生在學文的同時,不忘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去認識事物]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那個人得到它們了嗎?(沒有)為什么?咱們先看看原因是什么——大家看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4、引導學生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及“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1)、引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鄰居所說的話要讀出“真誠、著急”的語氣,種葫蘆的人所說的話要結合重點詞語“自言自語”和“感到很奇怪”去讀。)
(2)、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用心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不同語氣。(出示演示文稿,引導學生用心去讀。)
演示文稿內容為: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四)、整體感悟
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五)、實踐活動
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