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娃娃教學反思
研讀做壞事的過程中,我運用了課文的插圖,為學生創設了情景,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說說看。你的風箏被吹斷了,你的衣服被吹跑了,你栽的小樹被吹折了你的心情,你想說的話。學生踴躍發言。最后通過朗讀感受人們的傷心責怪。因此,我覺得朗讀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在讀中體會和感悟!
在明理小結時,學生來幫風娃娃解決問題,我提出了“你想告訴風娃娃什么呢?”在教學的最后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課程標準里說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边@一點上,這節課上是做得還比較好。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么感受這么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風娃娃》教學反思
《風娃娃》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里的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想為大家做好事,以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為什么呢。課文結尾留給學生一個問題,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思考后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他人有用。教學本課,我先由聽風聲談感受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充分利用課件,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風娃娃做好事”的部分。
優點:
1.識字環節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特點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識字過程中,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串糖葫蘆”游戲貫穿始終,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評比,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識字欲望。在認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等環節都是通過學生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完成的。教師在其間適時引導,如:學習“吸”和“極”兩個字時,學生說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它們,這是我及時點撥“還可以用形聲字的方法記住這兩個字。”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教給學習方法。
2重視朗讀與語言表達的訓練
《風娃娃》是一篇哲理性很強的課文,這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學習和理解上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意增加學生與文本的接觸機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讀。在課文教學中,我結合閱讀教學的特點,十分關注學生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生活的聯系,把學語文和學做人融為一體。我一直把朗讀作為訓練的重點,借助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我注意了情境的創設,充分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自主提問,帶著問題、帶著方法、帶著要求來讀書,讀得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二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對“風”并不陌生,對風的理解也不一定比成人少。利用課件,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學生不僅能從自讀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能感悟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不足: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如:自主的步子還不夠大,課堂缺乏對學生學法的總結與指導,開放拓展力度不夠等,但我會以此為新的起點,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多鉆研,爭取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