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觀天
教學目的: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幫助學生理解青蛙對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錯誤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青蛙和小鳥的圖片各一張。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口井,井里住著一只青蛙(出示青蛙圖片)。青蛙長這么大了,可它從來就沒出過家門。有一天,天上飛來一只小鳥(出示小鳥圖片),落在井沿上。青蛙見小鳥停在它的家門口,就問:"你從哪兒來呀?"于是倆人就說起話來了。可說著說著,也不知道為什么,倆人爭論起來了。他倆在爭論什么呢?是怎么爭論的呢?這故事的名字又叫什么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好嗎?
二、放手試讀,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兩遍。自讀要求:讀準生字字音;努力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
2、 交流。
三、反復朗讀,確保正確、流暢
1、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該小節。
(2)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一口井。指出井口和井底的所在位置。
(3)請兩名學生合作:一生讀該小節,一生把"青蛙"和"小鳥"正確地貼到畫上去。
(4)板書:井沿。理解"井沿"。用"井沿"擴詞,如"床沿、河沿、桌沿"等。
板書"沿"字字謎:幾口水。區分"沿"字中的"幾"和"幾口水"中的"幾"有什么不同。指導學生書寫"沿"字。
(5)在教師準確得體的教學語言引領下,通過指讀、背讀、賽讀、表演讀等形式,激起學生讀書的熱情,品味讀書的樂趣。
2、指導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由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其中的一次對話,分角色反復練讀。教師作適當評價,引導學生在無拘無束中,主動學習,生動學習,享受學習。
四、強化對本課生字詞的認讀
1、讀準字音。
2、擴詞。
本課共有7個生字。在指導學生認讀時,教師應充分運用飽含智慧、富有魅力教學語言,如:"這7個生字誰都能念呢?都能念的小朋友是非常聰明的。""誰能用這些生字說上三個詞語?""誰能用‘井' 這個生字組成五個詞語?" 激勵學生自主識字,主動識字。
五、寫字指導,課堂練習
1、重點指導兩個生字:"井"和"信"。"井"的第三畫是撇,第四畫是豎;"信"右邊的"言"第一橫要長一些,第二、第三橫要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