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有盼望中國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3、發現疑問句的特點,能朗讀出疑問的語氣,并能積寫雪景的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作業紙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部分(3分鐘)
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看雪》這個故事。
1、請大家先把這些剛剛認識的新字朋友再熟悉熟悉。(出示詞語開火車領讀)
現狀及反思:出示詞語讓學生讀,學生不由自主齊讀了,從讀的情況來看好像字音很正確,然后,我又讓學生開火車帶讀詞語,學生讀得很不錯,尤其是我要強調的翹舌音和后鼻音都很到位,但是我擔心打斷了學生的小火車,所以評價有點滯后,感覺不是很自然。
2、快速朗讀課文,找出寫中國臺灣小朋友看雪的一段來讀一讀
現狀與反思:在落實這個環節的時候,我到下面去巡視了,發現很多的學生找到的是第九段,我再次強調是“中國臺灣小朋友看雪的段落”,部分學生才能找出來,這說明我班學生的聽的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如何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二、重點切入,學習看雪部分(10分鐘)出示1個段落
1、生匯報讀,出示句子,要求讀出意思。
現狀與反思:讓一名學生站起來匯報讀,她讀得不是很流利,我又讓另一名小朋友讀,她讀得響亮流利。我讓學生評價,學生對第一個說:“希望你能再讀流利一點。”我讓第二個學生介紹她的經驗,學生很自信地介紹了自己的行為:多讀多練。我總結了學生的方法,并要求這名學生向她學習。這是一個即時生成的評價互動環節。能讓學生評價學生,能讓學生指導學生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忽視了評價的激勵功能,我應該把學生的優點再放大一些,我可以這樣說:“聽了你的介紹,我不僅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還知道你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好孩子。”
2、(小朋友們看著這樣的雪景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出示第一幅圖片,引導學生說話
現狀與反思: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說到了三個方面,一是孩子們很高興,另一方面是疑惑:“真的雪是怎樣的呢?”還有一方面是向往:“要是能看到真的雪就好了。”這些語言與我的預設是一致的,這說明我的預設是合情合理的。的確,找到教學的門,順應思維的理,才能走正發展的道。樓沖老師的話在理。
3、(那我們看到過真的雪景嗎?我們能不能向他們介紹一下真的雪景呢?)學生說話,用圖片幫助,引出第二幅圖片
現狀與反思:這一段的教學我分了三個層次:一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交流說話;二是讓學生能看著圖畫來說話,(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也給部分落后學生搭上了說話的臺階;三是讓學生找到跟圖畫內容一致的段落進行學習。這一部分層次是很分明的,但是,我覺得有走過場之感,因為學生交流的面太窄。學生玩雪體驗豐富,應該讓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分享,然后再請學生個人匯報,這樣學生訓練的面廣一些,而且有了說的基礎,站起來發言的質量也應該會高一些。
4、書本上也有一段是描寫真正的雪景的,請找出來讀一讀,生匯報-出示
這一段有幾句話?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學生朗讀,出示,學生說一說喜歡的原因,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讀出雪的輕、柔、厚、純,讀出孩子的快樂。(出示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