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我》教學雜談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水口山鄉中心學校 段英姿】
〖讓“游離者”變為“參與者”〗
讓課堂充滿彈性制定彈性的教學目標,既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達到,即“下要保底”,又要為基礎好的學生創造拔高的機會,即“上不封頂”。因此,教師在提問時,就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問題太難太復雜,教師可將大題分解成若干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個擊破。
如在教《我選我》中,一個問題把學生難住了:“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師里就響起一片掌聲?”對此,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就將問題分解為“ 大家同意王寧當勞動委員嗎?為什么?”兩個小題,學生們照著問題的思路順藤摸瓜,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這樣的分解方法,使每位學生都有能力進行思考,不會因為對問題無從下手而成為“游離者”。同時,教師又要考慮基礎較好的學生,避免他們因對太過簡單的問題不屑一顧而無所事事的情況發生。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中心小學 陳清平】
〖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注重在新課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埋藏下創新意識的萌芽。
例如,我教學《我選我》一課時,我出示題目后提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后有什么疑問?”學生爭著說出心中的疑問,有的說:“選自己?”有的說:“他為什么會選自己?”還有的說:“選自己干什么?”我聽了就說:“你們提的問題很好,那么你們能通過學習課文找到答案嗎?”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發出“我能”、“我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等信念。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動力源泉──自信心,并注重使這種動力持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我選我》教學談
江蘇省無錫市東林小學 須靚玄
【主題與背景】
都說現在的孩子是泡在甜水中長大的,他們總體上缺乏競爭意識,早已習慣在家長的安排下長大。
這樣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自我意識較強,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或者善于表現。另一類有一定的求勝心,但不善表達,常表現為想做而不敢做;第三類則是內向,怯于言辭,他們不敢在人前表露自己的心意,是典型的內隱型。
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這三類學生按照自己固有的處事原則生活、學習,在對事情的關注程度、積極性、參與度等方面呈現出極大的差異:第一類凡事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好學生”;第二類常處于主動和淡然的邊緣,屬于給點陽光就能成長的類型,他們需要的是別人給予鼓勵和信任;第三類學生由于性格內向等多種因素,常在班級中扮演默默無聞的角色,正因為如此,他們是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群體。
【情境描述】
開學第二周,照例是班干部選舉。不知為什么今年很多學生對這個傳統節目少了往日的幾分熱情。深入群眾后,這個說“選舉沒勁,班干部要學習過硬,我學習一般,肯定沒戲。”那個說:“選舉不就是個形式嗎,選來選去就那么幾個人,我都可以背出來了,班長 、副班長……”
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氛圍中,選舉有什么意思?幾番思考后,班會上有了我的這樣一番話:“很多人都說改選是形式,不過這學期老師希望能有一批踏實肯干、熱情為班級服務、努力替大家著想的小能人脫穎而出。他不必成績很優秀,一顆為大家服務的心比成績可貴得多,他不必很聰明,因為努力后取得的點滴才是最感人的……還有這次競選采取的方式是──我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