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標: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
2、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說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說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生說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岳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誰?(簡介杜牧)(課件:杜牧)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當時,動蕩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后還到我們湖州做過刺史,相當于市長。對江南美景獨有鐘情,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領會,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幽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這位詩人就是──
2、山行是什么意思?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課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岳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特色:岳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著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岳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勝古跡,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可覓,以愛晚亭、岳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著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注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愿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問──同學,……回答正確的同學有權請后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⑴ 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么──
寒山 石徑。
① 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徑?“斜”是什么意思?
② 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⑵ 接著詩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 人家
① “生”是什么意思?
②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⑶ 詩人為什么停下車來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