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上課前,我就擔心,這篇小詩這么有詩意,恐怕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融入詩的感情.但結果出乎意料,孩子們上課聽得很認真.
上課一開始,我出示了紫丁香的圖片,向孩子們介紹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學完字詞之后,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棵盛開的紫丁香,幫助孩子們理解小詩.
上第三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在什么時候會疲倦 孩子們都紛紛想到了老師的辛勞,最后,我小結,只要小朋友們上課專心,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老師就不覺得疲倦了.孩子們似乎聽懂了,上課都格外地專心.
學習第五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又香又甜的夢 孩子們都紛紛猜想,一位學生說:"老師一定夢到了我們長大以后的樣子."我接話:"對呀,老師夢到你們長大后成了科學家,醫生等等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一位學生說:"老師夢到了我們班成了文明班級."……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又是純真的.如果我能建議孩子們讓老師做一個又香又甜的夢,讀第五小節,我閉上眼睛,做一睡覺姿勢,我想孩子們也許能讀得更專注,更真誠.
但是,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我覺得以后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你喜歡哪一段,就站起來表演朗讀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欣賞,提醒學生讀的時候要有快慢,有輕重,有節奏,像音樂那種朗讀.
二,重視老師的率先示范
老師率先范讀時,好像聽音樂一樣,請學生欣賞.然后請學生當我的小老師,說說老師是怎么讀的 哪里讀得好 為什么要這樣讀 讓學生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一種榮譽,在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接受語知和語感.
《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詩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這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更是一首師生情的頌歌,整首小詩恬靜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悠長。
整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語言描繪秋天景色引出本首小詩,并和學生一起寫課題,接著默寫、復習生字組成的詞語,并將五個詞語拼成一株紫丁香,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帶領他們再次走入課文。在學生解決了生字和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提出兩個大問題:孩子們是怎樣在老師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們為什么要把這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把課文串起來進行朗讀指導,并在朗讀中抓住“踮起”“ 掛牽”等關鍵詞進行理解感悟,讀悟結合,然后再回歸全文,配樂朗讀,拓展延伸中,我還安排了學生交流贊美老師詩句,最后以指導書寫“牽、困”兩個生字結束教學。
上完課后,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流程比較清楚,生字教學、說話、朗讀、拓展等環節也都具備,學生上課也很積極投入,課堂氣氛較好,所以不禁沾沾自喜。但細細反思:我才發現自己雖然每天都在上課,自認為越來越悟得課文何物,然而一直任教老人版教材的我卻越來越不會上課了。經過一番深刻的反思,我覺得這堂課的最大失敗就是朗讀指導不夠自然不夠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意境優美感人,如果閱讀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張的朗讀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其實,如何讓學生進入學習,通過朗讀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如何在朗讀中作到潤物細無聲的指導。一直是困擾著我的問題。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作簡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