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贈劉景文、山行)》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片段】
師(出示掛圖):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楓樹的葉子紅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黃色的是菊花。
生:我覺得那一片紅色的不是楓葉,應該是桃花,我看過桃花開了,就是這樣一大片,紅紅的,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開得紅紅的。
生:我也覺得不是楓葉,不過我覺得那是梅花,老師講過,梅花開了也是紅色的。
師:紅梅開了是紅色的。看來,小朋友們對圖中這一片紅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樣。誰能說一說你們說的楓葉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們都是什么季節的景物?
生:我知道楓葉到了秋天就變紅,我們在識字1的學過。
師:真好,會用學過的知識。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開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開的,我們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講的。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開的。
生:菊花是秋天開的,我學識字1時找過一個詞叫春蘭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開的。
師:說得真好,能學以致用。
師:現在你們觀察一個黑板上的板書,再根據你們剛才說的,這一片紅色的植物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是楓葉,因為菊花是秋天開的,說明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開的,只有楓葉在秋天的時候變紅。
師:你的反應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說的嗎?
生齊答:同意!
師:小朋友們越來越聰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師:剛才,小朋友們從圖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圖中,而且也躲在了詩中,請你們讀一讀蘇軾寫的這一首詩《贈劉景文》,找一找詩中什么地方還能找到秋天?有疑問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生自讀詩文)
師:誰能說說?
生:荷盡是說荷花開盡了,就說明夏天已經過去了,秋天來了。
師追問:秋天來了,秋天還可分為初秋,深秋,你們再仔細看看,這首詩寫的是屬于哪一種?
生:我知道,應該是指深秋,我從“菊殘”這里知道的,菊殘是指菊花快開完了,謝了,說明秋天快過去了。
師:你讀得很仔細。
生:擎雨蓋是什么意思?
生:是不是擋雨的蓋子?
生:我認為應該是指擋雨的傘。
師:準確的說是指托住雨珠的葉子,詩中比喻荷葉,蓋是傘的意思。
生:傲霜枝怎么解釋?
生:不怕風霜的枝葉。
師:看來小朋友們懂得可真不少!
生:橙黃橘綠是不是指橙子黃了、橘子綠了。
師:可以這么解釋。
生:這也可以看出是秋天。前幾天,我媽媽買了橘子給我們吃,就是綠色的。現在正好是秋天。
師:喔,你還能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
師:在詩人眼中,這是個什么樣的秋天?
生:很美的秋天,因為詩中寫到好景。
生:豐收的秋天,橙子橘子都熟了。
生:我也覺得應該是個很美的秋天,有黃色的,有綠色,如果有楓葉是紅色,那就更漂亮了!
師:是啊,雖然花都謝了,但果子的樹上,橙子黃,橘葉綠,這不是一年里最美麗的景色嗎?在詩人的眼中,這是個豐收的,美麗的秋天。
……
【反思】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