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綜述:
1)教學目標闡述:
分析教材:
《黃山奇石》是九年義務教育北京市21世紀教材第四冊第八單元的課文.教學這一單元要使學生感受北京及祖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麗,激發愛北京,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訓練點是繼續指導學生學習默讀課文,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某些句子的意思.《黃山奇石》一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生動具體地描寫了黃山風景區里各種有趣的奇石,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課文的2——5自然段具體描寫了黃山奇石的樣子,寫出了黃山奇石的有趣.因此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課文中只有二幅插圖,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拉近課文與學生的距離,將文字與真實情景有機結合,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奇石的相關圖片和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展示,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深刻地體會到黃山奇石的有趣和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從而激發學生想去黃山看看的想法,從而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分析學生:
所任教的班級學生能夠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地將句子讀的通順,流暢,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高. 能踴躍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少數同學能在家長的幫助下查閱資料和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分析課程標準:
1——2年級在閱讀方面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2)教學策略闡述:
關于字詞教學:①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主,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由字引出詞語,由詞語引出句子,進而來體現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主動識字.②關于詞語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的解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想象,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理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的意思,教師采用媒體和資料介紹的方法,使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加之適當的朗讀指導訓練,進一步理解體會詞語的意思.
關于句子的教學: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適時的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以完成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關于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首先抓住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結合資料和媒體的使用,使學生了解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特點,突出理解"世界聞名秀麗神奇",由"尤其"一詞理解黃山的"怪石"有趣極了,以此來導讀全文,使學生學會在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指導和服務,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體現:2——5自然段的設計,以學生的回答為學習的順序,打破串講串問.
(3)采用同桌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于文本的處理:
(1)第1自然段重點指導,使學生較全面了解黃山風景區,激發學習興趣,導讀全篇.
(2)第2——5自然段以學生為主,打破文本原有順序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第6自然段簡單處理,課件拓展內容.
(4)回歸整體全文,利用第1自然段加強朗讀訓練,強化情感目標.
關于媒體的使用:
結合課文的內容,利用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開發制作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多地了解黃山風景區,了解黃山的怪石,憑借生動的圖片,了解黃山怪石的"有趣",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想去黃山看一看的愿望,激發情感,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資料的介入,也為學生了解黃山開拓了思路,提供想象的環境,豐富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