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精選4篇)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篇1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小棒操作,把靜態的數字游戲動態化,在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順序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的觀念。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二年級上冊第11頁
教學目標: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筆算方法;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教學難點:個位滿十該怎么寫
教具準備:筆、紙、小棒(整捆的100根,散的20根)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小棒,體驗“不進位加”的方法:
1、拿出7根小棒(直放),下面再放6根小棒,把兩堆合起來怎樣列式? 7+6=13 想辦法:讓人一眼就看出是13根。(10根一捆,再有3根;)(通過擺,捆小棒預先,鋪墊“個位加個位”進位加。)
2、13根下面放21根,
(1)1根放哪里?怎么對齊?2個十根該和誰對齊?
(2)把兩堆合并在一起,算式怎么列? 13+21
(3)(從小棒抽象)列出豎式 13
+21
34
(有小棒抽象出豎式,形象地在腦中建構了豎式形式的過程。)
3、34根下面放25根
(1)怎么放?根據前面的經驗。
(2)列式:34+25
(3)豎式: 34
+25
4、引出:列豎式時做到:相同數位對齊。
二、操作小棒:體驗“進位加”方法的形成過程。
1、在59根小棒下面放14根,
(1)怎么放?既對又快。
(2)將2根小棒合起來,先合什么?
9和4合起來,發現什么情況? 把“13”的1個十捆起來。 怎么辦?(邊說邊放:把1個十放在十位) 結果是多少?
(3)你又創造了一件偉大的事,把它寫下來。
a、自己獨立寫。b、把剛才的動作(放在十位上的1個十)在豎式上該怎么寫?
59
(4)師生交流豎式寫法: +14 個位9和4相加寫3進一,(這里有兩個細節處理的到位:一是以“動作”為出發點把小棒1個十放到十位內化到豎式中很形象,便于理解掌握;二是“你又創造了……”讓學生感覺自己很了不起,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受成功的體驗。)
2、在73根下面放18根。同桌合作完成操作過程。強調: +18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91
3、引: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4、練習: 56+37 46+24 指名板演,其余自練。
三、運用方法,解決遇到過的實際問題。
(一)乘車:上節課遇到的: 二(1)36人,二(3)35人,兩班能合乘準乘70人的一輛車嗎?
1、提出問題。 2、用豎式檢驗。 3、說明理由。
(二)參觀:爸爸與兒子去海洋館參觀。成人票:36元,兒童票18元,小明與爸爸一起進海洋館,共需花多少錢?
獨立演算后,誰能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
(三)智力題:代表小明感謝大家,獎勵一道思考題:考考自己的智力。
18 你能象左邊那樣,寫出兩個數相加,得數是99的豎式嗎?
+81 要求:找兩個兩位數,加起來和是99,它們十位上的和個位上
99 數正好交換了位置。
關鍵:先找到一個兩位數,使它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得9,然后再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交換位置就得到另一個符合條件的兩位數。
課后反思: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方法形成時,覺得比較亮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操作小棒,逐步完成兩位數加法的知識建構。
邊操作邊引出一系列的算式:7+6=13 13+21=34 34+25=59 59+14=73 73+18=91 ,將百以內的加法進位的不進位的柔和在一起,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另由于第一個加數是前一題的結果,一方面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強對每一題負責的信心,從小進行責任感的培養很有好處,這樣的知識展開過程,三維目標地落實已很完美。
二、操作小棒,體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
操作“13+21=34 34+25=59”時,通過21該怎樣放?(1根小棒放在哪里?2根小棒放在哪里?)體驗:相同數位對齊。在操作的過程中緊緊抓住“59+14”從個位加起,個位上“9+4”得13,“十”放到十位,做個“放”的動作,“3”放在個位;通過操作小棒,再通過將一捆(十根)小棒拿在手中放到十位的“徒手”動作,爾后變成在豎式中怎樣把動作表達出來,
59
+14 ,通過一系列地動作,增加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體驗。
3
在豎式書寫時又采用先嘗試著寫,不管對與錯,妥與不妥突出以學生為主,然后再在教師,優秀學生的指導下書寫豎式,這樣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體驗,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把“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書寫方法學會了,“進一”的含義也搞懂了。
三、活用方法,解決遇到過的實際問題。
1、上節課遇到過的:二(1)36人二(3)35人兩班能合乘準乘70人的一輛車嗎?要求先討論后自行解決。
2、小明與爸爸參觀海洋館,成人票36元,兒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共花去多少錢?
3、 18
+81 你能象左邊那樣寫出兩個數相加,得數是99的豎式嗎?
99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篇2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應用題)
教學目標 :
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對應用題形
成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感知數學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應用題的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
一、口算練習
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
二、應用題練習
1、出示題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請一位同學讀,再請全班讀)
怎么列式?列豎式計算要注意哪些問題?
應用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條件和問題)
找出這道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2、出示圖:球鞋45元 足球34元
誰先來給大家說說題目的意思?誰能根據剛才的那道題,利用上面的條件也編出一道應用題?
列式計算
3、解決課本15頁的第10題,先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請四人小組一起討論解決。
三、課外練習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篇3
課堂上的教學需要在課后反思,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一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縱觀這一節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容,創設參觀博物館這樣一個情境。
二 引導學生由學數學轉向做數學。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驗證14+28結果到底是三十多,還是四十多。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切實感悟小棒滿十捆成一捆,木塊滿十排成一排。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進位加法,我再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比較方便,還是先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通過討論交流,班內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先從個位加起,因為學生從比較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越性是不會把個位進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話,就很容易把個位進的1漏加。當然,也有一兩個學生覺得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迅速、正確的計算結果,他們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為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也認同從個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也會主動接受的。
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三 . 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個位滿十進一,有的學生雖然進一了,但十位相加時卻忘了加一。
2、學生20以內的加法沒學好,個位相加結果出錯。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二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這節課中教學重點是: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教學難點是: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上1。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我采用了編兒歌的方法,這樣符合孩子接受知識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習了。同時突破了難點,解決重點。在教法上我也深深的進行探究,例如:在導入新課時,為了新舊知識聯系坡度小,容易讓孩子接受新知安排26+32 26+10 26+38 32+10 32+38 10+38從中進行分類,這樣找出26+38 32+38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不僅節約時間,還激發了學習的欲望。低年級學生由于展示自己的機會不能全部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就采用小組探究合作,分工學習,給每個同學思考的空間與語言表達的機會,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我看到每組在匯報時的解決辦法有口算、擺小棒、豎式計算都能總結出計算的方法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上來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這節課中也有許多不足,最大的感覺就是教師讓學生動手、思考探究知識時給學生不夠充足,自主。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三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知識經驗基礎,所以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提煉出問題,再進行合作交流得出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進行筆算加法。
整堂課運用低段教學環節將算法思維、算法多樣化滲透于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煉問題;解決問題,中。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的教學理念。
課初,先由學生自主觀察主題圖,找出已知條件,然后根據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再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然后列式解答。在本環節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提問,由于學生們都想提問題,而時間有限,所以我巧妙地讓同桌之間互相提一個問題,這樣既給了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也合理利用了時間。
課中,進行了兩次小組合作。第一次是各組學生合作交流“如何計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得出了多種方法,如:擺小棒、口算、撥計數器、豎式等,并且學生都能主動上臺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交流。第二次是在學生計算完“例題”和“試一試”后,合作討論“列豎式時需要注意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筆算進位加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并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構圖小結,且把注意事項編成兒歌的形式,不僅利于學生記憶,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最后,通過拓展創新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筆算加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全課總結時,先讓學生根據構圖復述本節課重點,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筆算的方法,而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提升學生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整堂課上完后我覺得還有些不足:
1、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我雖然及時點撥,但沒有強調“計算時應先從個位加起”、“個位和個位相加的和應如何在豎式中寫”,進而造成學生在后面的練習計算中有從十位相加的,也有不進位的,或是進位后忘記加的。
2、在出示兒歌后,直接讓學生讀,所以造成有些學生因不認識字而不會讀。應先一句一句的領讀,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幫助學生分析,進而有利于學生記憶兒歌及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設計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做到課前精心準備,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這樣才能做到課中善于調控,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篇4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能熟練得進行進位加豎式計算;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課前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學習過程:
一、 復習: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72+5= 34+20=
請學生用豎式計算,集體訂正。
請學生說說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意見。
教師:到底能不能呢?請同學們想辦法算一算。
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6+35,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用小棒、豎式或口算的方法。
2、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請擺小棒的學生說
提問:6根和5根合起來超過10根怎么辦?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說
提問:6加5得11,怎么寫?
你認為應從哪一位算起?為什么?
(3)請口算的學生說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3、比較小結:和我們以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比,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邊做邊思考書上提出的問題。
訂正時指名說“個位上6加7得,怎樣寫?”
“個位上6加4得,怎樣寫?”
四、練習:
練習二 第3題
請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36+47怎樣算,再列豎式計算。
第4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豎式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得數寫在書上。
組內互查、互評。
五、總結:
筆算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板書:
進位加 3 6
+ 3 5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