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 《分糖果》教案(精選12篇)

《分糖果》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26

《分糖果》教案(精選12篇)

《分糖果》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目物品分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通過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反思、優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準備小棒(每人20根),圓片(每人5個),分小棒記錄表格(每組1張),豆子(同桌1袋),游戲記錄表(每人1份)

  教師準備分糖果記錄表若干,,圓片20個,彩筆,磁扣,小棒

  把學生平均分組,每組4人,如有剩余,獨立成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師:星期天,樂樂家來了幾位小朋友做客,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墒怯龅诫y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這節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

  板書課題:分糖果

  請隨老師去看看當時的情景。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觀察,獲取信息。應該能夠發現一共有5個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師:想幫助樂樂分糖果,還應該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產生糖果總數的需要,再告訴學生一共有20塊糖果。

 。ㄈ绻麑W生直接說出是20塊糖,問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可能是現場數出來的,要表揚數的快、數的準。也可能是提前預習得知的,要表揚預習的好習慣。)

  師: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也可能是“想一樣多,怎么分?”“夠分嗎?” “能正好分完嗎?”等等。

  如果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可隨時解決或放入問題銀行,隨機處理。如果和平均分有關,也可以順勢引出主要問題。

  如果提出本課主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同時板書問題,并接著說:“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活動前想一想

  師:你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可能想到實際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師引導學生要動手實際分一分。

  師:可是沒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據學生前兩節課的經驗,會想到用學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師:用學具代替糖果,同學們真有辦法!為了交流方便,我們統一一下,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請快速準備好學具,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后,動手分一分。

  2.活動中分一分。

  學生獨立分一分,教師走入其中,了解學生活動參與情況,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并掌握學生的不同分法,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準備。

  預測:由于有前兩節課的基礎,多數學生會一次分完。可能會有個別學生是通過幾次分步完成的。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與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簡單交流。讓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說一說分的過程,也可以讓他們幫幫未完成的孩子。

  3.活動后說一說。

  (1)示范記錄。

  師:同學們都很快地利用學具解決了問題,可是老師發現你們的分法并不一樣,想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確的、合理的嗎?

  誰愿意第一個來展示你的方法?

  請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準備,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傾聽:請同學們仔細看,注意聽,認真想,看看這個方法和你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聽明白。

  這時,教師提出,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可以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出示分糖果記錄表格,先讓學生認識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個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數,中間應該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數。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 塊糖。

  現在請這名同學邊介紹邊在展臺上進行操作,(教師引導匯報的學生有序表達,如:第一次,給每個小朋友幾根小棒,共分了幾根,還剩下幾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數加起來,就知道每人分了幾根小棒。)其他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記錄,進行如何做記錄的示范。

  師:記錄表完成了,現在通過這個表格,你能了解這名同學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他的方法合理嗎?

  學生簡單回復。

 。2)學生進行記錄。

  師:那其他同學想不想把自己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呢?你可以回憶一下剛才分的過程,或者再擺一擺,然后把你自己分的過程記錄到書上36頁右下的表格中。

  學生打開書,邊擺邊做記錄。教師巡視,個別幫助,關注不同方法的學生是否是在記錄自己分的過程,為下面的多種方法交流做好準備。適時,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預測: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分法一: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1 1 1 1 1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第四次 1 1 1 1 1

  每個小朋友分 4 塊糖。

  分法二: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2 2 2 2 2

  每個小朋友分 4 塊糖。

  分法三: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每個小朋友分 4 塊糖。

  分法四: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4 4 4 4 4

  每個小朋友分 4 塊糖。

  ……

  (3)交流方法,比較、反思。

  師:請大家把學具快速收起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交流不同的方法。請觀察不同方法,這里一定有和你一樣的方法,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師評價:你的表達真不錯!一定是邊分邊思考了。

  師:看另一種方法,誰和他的方法不一樣?你能看懂嗎?來介紹一下。

  請生介紹,師評:你能仔細觀察,會動腦思考,更敢于表達,這個方法也屬于你了!

  對于第四種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塊糖果的,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還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訣)?如果是后者,應加以贊賞,評價:你們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看來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訣來幫忙呢。

  師: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不同之處在于分的次數不同,而相同之處在于總數相同,人數相同,所以結果相同。還有,每次分給5個小朋友的是同樣多的。體驗分法的多樣化與結果的一致性。

  師:現在的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預測: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一次分完。理由是簡便快捷。也不排除會有喜歡多次分完的,教師要給學生時間,等待學生從下面的大數目的分小棒活動中,自己發現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好處。

  三、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

  師:“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塊”,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再大一些的數目,你還能平均分嗎?想試試看嗎?

  教師拿出一包小棒,提出問題: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書問題“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動準備。

  (1)小組分工,明確要求

  師:這個活動要在小組內進行,一會兒大家邊分,各小組要把分的過程記錄到這張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到 根,還剩 根。

  介紹表格:這個表格的記錄方法與剛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樣的。第一行寫什么(姓名),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只寫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數字1、2、3等來代替。再看下面,這一行怎么這么高?(當分的次數多時,可以把這個格子繼續分,接著往下寫)

  現在請各小組進行分工(操作員負責分,記錄員負責記錄,檢查員負責檢查,匯報員做好匯報準備)。

 。2)組內商定方法。

  師:分好工,再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每個人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選擇一個分法。請組長拿出50根小棒和記錄表,動手分一分,認真做好記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

  3.小組活動

  學生小組內分一分。

  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個別指導和協助,引導學生思考:第一次分幾根,要用去多少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學生不要把學具弄到地上,操作員等各負其職。請先完成的小組再次核對每次分的數量及最后結果,并做好匯報準備。對于不是四人一組的小組,要特別關照。

  4.匯報交流。

  請各小組將表格上交,教師按分的次數的多少倒序板貼在黑板上。

  預測:學生可能出現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 1 1 1 1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5 5 5 5

  第四次 1 1 1 1

  每個小朋友分到 12 根,還剩 2 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 5 5 5 5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2 2 2 2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到 12 根,還剩 2 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到 12 根,還剩 2 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到 12 根,還剩 2 根。

  ……

  師:請各組匯報員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本組的學生做補充,其他組的學生做檢查。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和對表格的觀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樣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乘法口訣,說清每次每人分了幾根,已經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幾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問:還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導全體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再次體會平均分也會有剩余,并且余數小于份數。

  對于學生的匯報,教師及時評價,如:這個小組很會合作,不但會分,而且用口訣算得清,算得快!這個小組記錄真認真,匯報的很有序!……

  對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組,要追問他們的想法,你們是怎么想的?再請其他小組的學生說一說,第一次分掉了幾根,還剩幾根?追問:怎么算得這樣快?引導學生體會到,在夠分的情況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幾根,還剩幾根。如4人小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個10就是40,還剩10根。這樣能夠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數,計算快捷,簡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繼續分。

  5、比較反思。

  再問一下第一次不是分10根的小組,你覺得第一次分10根的方法怎么樣?如果讓你們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對于學生的比較和反思,及時評價:你們能虛心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并及時反思,調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難得的學習態度呀!

  師:盡管我們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結果還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由于班級人數的不確定,可能不會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組,那么最后處理特殊的一個小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與4人小組一樣,先用較大的計數單位——10來試試,再繼續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組,正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讓學生體驗“試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夠分,說明每人分多了。再調小些,每人分9根,還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師小結:看來,對于大數目的平均分,要根據總數和份數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來試試,盡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盡可能少一些。這樣分的次數會變少,也就能夠快捷準確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務了。

  四、數學游戲,活動延續。

  1、明確游戲規則。

  先讓學生自讀游戲規則,然后請一生與教師合作進行,并做記錄,為學生提供游戲示范。

  抓豆子游戲記錄表:

  抓了幾粒 可以平均分成幾份 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學生組內活動。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記一記,比一比。

  每人一張記錄表,同桌輪流進行,并做好記錄。教師參與活動中,指導、幫助進行。如告訴學生“抓一把”,要隨意去抓。根據活動進行情況,可適當改變游戲規則,但強調在活動中,游戲規則必須統一。

  3、小組匯報。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揚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發現有“違規”操作的,問一問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說出是想抓確定的粒數,應該在批評的同時,表揚這個孩子肯動腦筋,發現了快速致勝的竅門。

  師:這個游戲有趣嗎?課后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進行。

 。ㄈ绻懊娴幕顒佑脮r過多,課上時間已經不夠,可以把這個游戲活動放在課下與家長進行,做好記錄,下節課上再交流。)

  五、總結收獲,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你都做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說一說,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動中,可以有多種方法,結果卻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捷地完成任務;……

《分糖果》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課本36—37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分的數量比較多時,學生不能一次就進行平均分.

  教具準備:糖果,豆子若干,記錄表,教學軟件.

  教學過程:

  教 學 過 程

  預期目標

  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今天是動物樂園中老虎大王的生日,5只小動物來給大王祝壽,虎大王拿出20塊兒糖讓小猴子分給大家.

  小猴子拿到糖后只給其它小動物每人分一塊,剩下的全歸自己,這時小動物們都非常不滿意.

  2,于是虎大王想請小朋友們幫助小猴子,想出一個使大家都滿意的好辦法,并把糖果重新分.

  二,學生分組活動——分糖果

  1,每組有20塊兒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塊兒 (小組合作)

  2,把每次分的結果記錄在表里.

  3,學生展示平均分和記錄的結果,并講一講為什么要這樣分.

  三,學生上機操作——分小棒

  1,創設分小棒的情境.

  虎大王看到同學們很快就把20塊兒糖果進行了平均分,便覺得分"20"數字太小,太簡單了,于是就出了一道更難得題讓小朋友們做——分100根小棒.

  2,學生先說一說可以怎么分,然后分小組上機操作——分小棒.

 、虐100根小棒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根

 、瓢100根小棒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根 還剩幾根

  3,學生展示上機平均分和記錄的結果,并講一講為什么要這樣分.

  課堂教學中加入適當的學生表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的情感態度.

  在信息技術創設的情境所特有的吸引力之下,可以使孩子們很認真的進行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每個人得到了很好的定位,很愉快的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

  教 學 過 程

  預期目標

  四,數學游戲——抓豆子

  1,創設情境

  虎大王對小朋友的表現非常滿意,決定和大家一起玩游戲——抓豆子.

  2,游戲規則

 、磐纼扇撕献魍孢@個游戲.

 、破渲幸晃恍∨笥炎ヒ话讯棺,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還能平均分成3份,在得3分,以此類推.

 、峭纼扇溯喠髯鰩状,得分高的的獲勝.

  五,布置課后活動

  1,畫一幅有關平均分的畫.

  2,調查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3,調查自己喜歡的有關平均分的知識.

《分糖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而且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重點:體會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一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一、參加生日聚會,喚起“主角”的意識。

  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訴他們:“今天呀,是老師的生日!”接著說:“我買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們稍微安靜,我就為難地說:“可是老師今天太忙了,你們能不能幫幫老師?老師想擺六桌,你們能不能幫我把這些好吃的東西(同時在電視上出現這些小吃的數量:柑桔42個、果凍34個、花生95顆、糖果100顆、板栗49個、餅干72塊)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課題“分食品”

  接著,我讓他們小組自由選擇想幫老師分的東西,小組長到講臺前領取要分的物品。

  二、問題探究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如何將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請一個小朋友來分,小組長做好記錄,看哪一組分得又好,又快。

  學生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分一分。分完后,進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讓各個小組長匯報小組分的情況,并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分。要鼓勵學生分法的多樣化,并評價哪個小組做的較好。

  三、體驗感悟

  講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張桌子上都擺了黃豆,是不是有點奇怪吧?我們老家有個習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黃豆。所以我為大家準備了黃豆。在吃黃豆之前,我拿黃豆來跟大家玩個游戲,好嗎?

  玩游戲之前,跟學生講清楚游戲規則:小組內派個小朋友抓一把黃豆,然后拿這一把黃豆來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還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還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幾份,就再得幾分;看哪一組得分最高。

  學生開始活動。完成后將他們的分數打在準備好的表格里,在電視機里呈現出來。都做完后,讓學生根據打出來的分數,判斷哪一組獲勝,然后給獲勝組獎勵。

  四、實踐應用

  五、小結

  講述:在老師的生日party上,玩的開心嗎?

  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學到了什么?是怎樣學到的?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頁

  板書設計

  分糖果

  第一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教學反思

  這是本單元的第三個分一分的活動。這次分的數量比較多,要求一次分得一樣多對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需要通過幾次來分步完成。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分法多樣化。但是,單純的分一分學生已經分得太多了,覺得很沒意思。因此,本節課創設了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日party”這一情境,并讓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參加到為“生日party”分食品這一活動,喚起學生“主角”意識。

  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節課力圖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分食品”的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將不同數量的食品平均分成六份和將一把黃豆平均分成若干份,親身經歷和體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分糖果》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分糖果》是北師版教材二年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3課,教材36-3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在實踐和交流中,培養優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準備小棒(每人20根),圓片(每人5個)

  教師準備

  分糖果掛圖,分糖果記錄表(4~5張),分小棒記錄棒表格(每組1張),豆子(同桌1袋),黑色彩筆,磁扣若干。

  教學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師:星期天,幾位小朋友到樂樂家做客,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墒怯龅诫y題了,他們不知怎么分了,怎么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愿意。

  內容。教材二年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

  師:這節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板書課題:分糖果)

  師: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情景。(板貼主題圖)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知道了圖中還有20塊糖果。

  生2:我來補充,圖上有5個小朋友。

  師: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我提的問題是“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師: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問題)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活動前想一想

  師:你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生1:分一分就知道了。

  生2:沒有糖果怎么分?

  生3:用我們手中的圓片、小棒等代替糖果分一分。

  師:我們就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后,動手分一分吧。

  2.活動中分一分。

  學生獨立分一分,教師走入其中,幫助操作有困難的孩子,了解到學生有的四次分完,也有的兩次分完,還有的一次分完。與個別學生簡單交流,先分完的孩子相互說一說分的過程。

  3.記錄活動過程。

  (1)示范記錄。

  請一名多次分完的學生到前面做好展示準備。

  師:為了更清楚地呈現分的過程,我們可以記錄在表格上。(出示表格)

  師:怎么填呢?

  生1:第一行表示的是5個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數,中間應該填每次每個小朋友分到的小棒根數。

  師:現在讓這名同學再擺一擺,我們一起幫他來記錄好嗎?

  學生在展臺上邊操作邊介紹分的過程:我是先給每個小朋友1根,第二次又給每個小朋友2根,這樣分了四次,正好分完,每個小朋友就分到了4根。

  師:現在通過觀察這個表格,你能了解這名同學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

  生1:用表格記錄更簡便了。

  生2:是的,表格比圖看得更清楚了。

  (2)學生進行記錄。

  師:那其他同學想不想把自己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呢?

  學生把自己分的過程記錄到書上36頁右下的表格中。

  教師巡視,個別幫助,關注不同方法的學生是否是在記錄自己分的過程,為下面的多種方法交流做好準備。適時,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到板前填表。

 。ǚ址ㄒ唬▌偛攀痉队涗浀姆椒ǎ,分法二,每次分2個,兩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3個,第二次每人分一個;分法四:每人分4個,一次分完。)

  4、活動后交流比較。

  師:請觀察這些分法,誰愿意介紹一下?

  生1:我是這樣分的,每次給每個小朋友1根,這樣四次分完,每人最后分到了4根。

  生2:我是每人每次兩根,兩次分完,最后每人分到4根。

  生3:我是先每人分三根,分掉了12根,還剩下4根,再每人一根,兩次分完,結果是每人分4根。

  生4:我給每個小朋友分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了,所以每個小朋友分到了4根。

  師:你一次分完了,真快!你是怎么一下想到每個小朋友分4根小棒的,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1:我是用乘法口訣“四五二十”來算出來,每人五根,四個人正好二十根,所以,我直接給每個小朋友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

  師:還有和他分法一樣的同學,請舉手。

  部分學生舉手。

  師:請一名學生說一說他的分法。

  生2:我也是用乘法口訣算出每人分五根,所以也是一次正好分完。

  師:你們真是會思考的孩子,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看來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訣來幫忙呢。

  師:咱們來回顧一下,把20顆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有的是一個一個分的,有的是兩個兩個分的,有的是四個四個分的。不管怎么分,我們都是把20顆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4顆糖。當然方法不同,可能分的時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生1:我喜歡第3種,一次分完,簡便。

  生2:我喜歡第二種,一根一根分,不用算就能分,而且還能把格子都填滿。

  生3:這個表格是用來記錄過程的,怎么分的就怎么記,不一定要填滿的呀!

  生4:第二種太麻煩了,我也喜歡第3種,用口訣幫助分,多快呀!

  ……

  師:那好,你能用你所喜歡的辦法,再分一次數目更大些的東西嗎?

  三、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說一說怎么分。

  師:(出示50根小棒)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分法。

  2.小組活動。

  師:那你們能邊分邊記錄分的過程嗎?誰來記錄呢?

  生:我們小組分工吧!

  引導學生分工(操作員、記錄員、檢查員和匯報員),學生小組進行分工,共同選擇一個分法后開始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個別指導和協助。

  3.交流反思。

  學生出現了四、五種不同的分法,(分法一:第一次和第二次每人各5根,第三次每人2根,三次分完;分法二:第一次每人10根,第二次和第三次每人各分1個,三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10個,第二次每人分2個,兩次分完;分法四:每人分12個,一次分完。)

  教師將這些分法按分的次數的多少倒序呈現,請各小組代表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

  組1:我們小組是先每人分5根,四五二十,分掉了20根,再每人分5根,又分掉了20根,還剩下10根,接著每人分2根,又分掉了8根。這樣一共分掉了48根,還剩2根。結果是每個小朋友分到12根,還剩2根。

  組2:他們小組第一次每人分5根,還不如第一次每人分10根呢。這樣分掉了40根,還剩10根,再每人1根1根地分,共分三次,分掉了48根,還剩2根。結果是每個小朋友分到12根,還剩2根。

  組3:那第一次分10根,剩下10根后,每人就分2根唄。二四得八,還剩2根。兩次就分完了,不是更快嗎?我們小組就是這樣分的,結果是每個小朋友分到12根,還剩2根。

  組4: 我們小組先想每人分10根,可是一算,能分掉40根,還有剩余。就想到每人再多分一些,這們試下去,每人分12根時,只剩2根。結果是每個小朋友分到12根,還剩2根。

  組3:那不也是先想到分10根,然后又分的2根嗎?

  組4:對呀!我們就想第一次多分些,剩下的少,接下來不是好分嗎。

  組1:是呀,你們幾個小組都是先分的10根,這樣便于口算。每人分10根,4個10就是40,還剩10根。我們原來的分法太慢了。

  師問組1:如果讓你們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你們會怎么分?

  組1:我們想第一次分10根,這樣分兩次就能分完。

  師:你們能虛心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并及時反思,調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難得的學習態度呀!

  師疑惑:可是你們都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

  生1:再分就不一樣多了,就不是平均分了。

  生2:剩下的根數不夠4根了,當然不能再分了。

  師:我們還有一個小組是6個人的,請你們說一說分的過程。

  組5:我們是先每人分10根,發現不夠分。于是,每人分9根,還是不夠分。直到每人分8根時,分掉48根,剩余2根。結果是每個小朋友分到8根,還剩2根。

  組5:我覺得這個小組分得很好,先用10試試,不行再改。雖然人多,分的也很快!

  師小結:看來,無論分的數目小還是數目大,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在平均分的時候,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有剩下的,有剩下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還能不能繼續分下去。例如我們可以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我們可以把50平均分成4份,每份12還剩2個。平均分時可以用乘法口訣來幫助我們分得快一些;也可以根據總數和份數各是多少,第一次盡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少一些,這樣分的次數會變少。

  四、數學游戲,活動延續

  師:進行了兩個活動,同學們有些累了吧?下面我們來玩個游戲怎么樣?

  1、明確游戲規則。

  師:想玩游戲,要先知道游戲規則。請同學們自讀書上37頁的游戲規則。(生自讀書。)

  師:讀懂了嗎?誰愿意和老師來進行這個游戲?

  指一名生出來,師讓生先抓。

  生1:我抓了6粒,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我得了3分。

  生2:得5分,因為6粒不但可以平均分成3份,得3分,還可以平均分成2份,得2分。一共得5分。

  師:原來她得了5分呀!那我可要多抓一些豆子,追上她。

  師抓豆子,不小心掉地上一粒。撿起來,一數共是23粒。

  師:我得了幾分?

  學生隨即都笑了:既不能平均分成2份,也不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老師得0分。

  師:看來,多抓不一定得分就多,關鍵看能不能平均分成2份或3份。同學們的手小,不要抓得太多,以免掉到地上去。

  2、學生同桌游戲。

  學生游戲。教師參與活動中,指導、幫助進行。

  活動中,一生告狀:我同桌數著抓。

  師:你為什么要先數一數呢?

  生:我想抓6粒,或者是雙數的,這樣一定能平均分。

  師:你肯動腦筋,發現了快速致勝的竅門。不過,還是要按游戲規則進行,“抓一把”,要隨意去抓。

  游戲后請一組生進行匯報。

  師:這個數學游戲有趣嗎?還想玩嗎?課后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進行。

  五、總結收獲,課后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進行了許多分一分的活動,都是怎樣分的?從中,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1:這些活動都是在平均分,而且我知道了平均分物品時,有時能正好分完,有時還會有剩余的,不能再分了。

  生2: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速地完成分一分的任務。

  ……

  師:這正是我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大數目的平均分(板書副標題)。

  師:你在哪方面覺得有困難?

  生:在數目比較多時,太麻煩,易出錯。

  師:那你建議老師今天布置什么作業呢?

  生1:回去找大數目的物體分一分,還要做記錄。

  生3:再背乘法口訣,乘法口訣太有用了。

  ……

  師:那好,今天的作業就是:1、課后找一些大數目的物體分一分,利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下節課上交流。2、回去后和家長繼續玩分豆子的游戲,可以自定游戲規則。

《分糖果》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的《分蘋果》。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本課,教科書從“分蘋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動,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這一課也是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和本單元第一課時分物游戲(小數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活動的。也為下一課學習大數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鋪墊,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教學難點:

  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教學關鍵:

  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認知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在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分一分”的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與學法上談談。

 。ㄒ唬┙谭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講授法、直觀法、演示法、問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ǘ⿲W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班來了許多客人,今天老師準備了一袋蘋果來招待聽課的老師,想讓小朋友幫助老師來分一分。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分蘋果)

  揭示學習目標

 。ㄔO計意圖:這一環節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積極主動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獨立思考

  自主嘗試

  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分蘋果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獨立思考并說一說可以怎樣分。

 。ㄔO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從孩子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獨立思考。)

  三、小組研討

  展示交流

  活動一

  1、小組交流,探究多種方法。

  2、集體交流,學生匯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小組交流: 利用每組的12個蘋果圖片代替蘋果,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邊說邊擺,關鍵要說清你是怎樣分的、每堆有幾個?

  擺完后看看你組有幾種擺法,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擺法最多。

 。ㄔO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具體、明確,使學生在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活動二

  每袋裝4個,需要幾個袋子?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感知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ㄔO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方法多樣化,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四、反饋評價

  歸納總結

  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

  把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

  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顯示原型,它們分的雖然有差別,但分的結果都是每份同樣多。

 。ㄔO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對比小結,突出兩種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遷移拓展

  鞏固提高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A練習,創設小兔分蘿卜的問題情境,提高練習,創設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問題情境,、拓展練習,怎樣站排,拓展多種排法,讓學生在在輕松愉快地“游玩”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孩子們,你今天的表現棒嗎?棒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六、課后延伸

  強化訓練

  1、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2、預習新知

  分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板書設計:

  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

《分糖果》教案 篇6

  一、 說教材

  本節教學內容是北師版二年級上冊第36頁“分糖果”,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的數量比較多,一次分得一樣多對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需要通過幾次來分步完成,這一活動也為學生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對大數目的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 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 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重點: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

  難點:表格記錄

  二、 教材處理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議的辦法,動手分一分,然后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分的過程,教師到表格上,進行如何做記錄的示范,再請大家把自己分的過程記錄到表格中,學會如何記錄,最后,全班體驗交流分法的多樣化和結果的一致性。不管學生采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只要符合規律,都給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 說教法、學法

  1、 復習鋪墊,使學生領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2、 情境激趣、導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 通過主題圖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的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分法的多樣性。并能用語言表述分東西的過程。

  4、 最后,通過數學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進行平均分的活動。

  四、 說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導人、引入課題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好復習,能使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充實,又能激勵學生應用遷移、類推規律,主動探索新知,本課中我運用所學知識為學生體驗大數目的平均分做鋪墊。

  (二)情境激趣、問題探究

  1、 利用本課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并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

  2、 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要求學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擺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結果記錄數學書36頁的表格中。

  組織學生匯報

  請不同分法的學生演示分的過程,并說明自己是怎樣分的。

  3、 教師小結:不論用什么方法、不論分幾次,最后結果都是每個小朋友分得4塊糖。

 。ㄈ、體驗感悟

  小組活動,教師出示題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同學。

  1、 說一說,可以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ㄋ模嵺`應用

  組織分豆子的游戲,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誰分的高。

  教師巡視

 。ㄎ澹、全課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分糖果》教案 篇7

  師:瞧,誰來了?

  生:蘇娜!

  師:(課件)我有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好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分一分嗎?今天我們就來幫蘇娜分糖果(出示課題: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圓片來代表20塊糖,動手分一分。(生動手)

  師:一邊分,一邊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幾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幾塊?

  師:誰愿意先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分法呢?

  生:我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一顆糖,還有剩,再給5個小朋友每人一顆糖;下面還有,再給5個小朋友每人一顆糖,還有剩,再給每個小朋友一顆糖,正好分完。

  師:你分了——

  生:分了4次。

  師:噢,你分了4次,正好分完了。說的真完整!有和他分的一樣的嗎?(展示學生的分法)舉起板來給何鑫看看,何鑫,瞧瞧他們和你分的一樣嗎?大家分的真不錯,謝謝何鑫。有和他分得不一樣,更快一些的方法嗎?

  生:我是分2次的,第一次每個人先分2塊,第二次每人再分2塊,結果糖果就分完了。

  師:你為什么第一次每個人要分2塊呢?

  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訣里的二二得四。

  師:(用手勢橫著指著學生分的糖果)分給幾個小朋友呢?

  生:5個,是二五一十。

  生:分完還有剩。

  師:剩下的又怎么分?

  生:剩下的再給每個小朋友分2個。

  師:(展示學生的分法)徐老師發現還有分得更快的,你們知道天然是怎么發得嗎?

  生:她是一下子分完的,一下子就給每人4塊糖。

  師:天然,是這樣的嗎?

  生:是的。

  師:謝謝你告訴大家!天然,你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分給每人4塊的?

  生:因為想到乘法口訣中的四五二十,所以我一下子就給每個小朋友4塊的?

  師:噢,他想到乘法口訣的四五二十,(展示學生的分法并板書口訣)所以分得特別快,天然太了不起了。

  師:請大家先把板放一邊。(發現還有一位學生舉手想發言)你還想補充什么?

  生:我還有一種,我第一次給每人分3塊糖,還剩下5塊,正好每個小朋友再分一塊。

  師:你是用幾次分完的?

  生:用2次分完。

  師:噢,你也使用2次分完的。(展示學生的分法)剛才小朋友們有用4次分完的,有用2次分完的,還有一下子就分完的。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互相說一說)

  師:發現了什么秘密?

  生1:每人都分到了4塊。

  生2:他們分法不同。

  師:找到了不同的分方了。

  生3:分法不同,他們每人都分到了4塊。

  師:這是什么原因?

  生4:糖都是一樣的數。

  師:噢,都是拿20塊糖來分。

  生5:他們都是拿20塊糖,豎著擺下來的,沒有橫著擺的。

  師:噢,他們的擺法都一樣。不管我們用幾次分完,都是拿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最后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同樣多的4塊糖。

  (課件:蘇娜謝謝大家,可是我又碰到了新麻煩,50根小棒想平均分給你們組的4個小朋友,該怎么平均分呢?)

  師:該怎么平均分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生:(小組商量)

  量:小組里商量好怎么分了嗎?大家現在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試一試,并且把分的過程記錄在這張表里。(生小組合作,師參與學生小組活動)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的?(師邊說邊記)

  生組1:我們是分3次的。每一次每人先分到5根,還剩下30根;每二次我們每人又分到5根,還剩下10根;第三次,我們每人分2根,還剩下10根;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師:分得好。(展示小組的分法)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組2:我們每人先分3根,發現還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發現還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發現不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我們發現還剩2根。不夠分了。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師:分得棒。ㄕ故拘〗M的分法)你們組呢?

  生組3:我們每個人第一次分到10根,還剩10根;每人再分2根,就每個人分到12根,剩下2根。

  師:你們怎么想到每個人都分10根呢?

  生:4個人,每個人10根就40根。

  師:說得棒。ㄕ故拘〗M的分法)為什么分得方法不同,但每個組的每個小朋友最后都分到了12根,還剩2根呢?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發現什么了嗎?

  生1:都是拿50根小棒來分,分得次數不同,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生2:有的分3次,有的分4次,可是他們都是分給4個小朋友。

  生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人,所以每個人都分到12根小棒,還剩2根。

  師:哦,不論我們用哪種方法,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每一組都是拿50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次分的一樣多,最后每人都分到了12根,還剩2根。(點擊課件)

  師:這節課有哪些收獲呢?

  生1:就算方法不同,總數一樣。

  生2:分得的數一樣的,最后結果也一樣。

  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了不少新本領。蘇娜就請大家玩個游戲——走蠶豆棋。這個游戲需要同桌小朋友一起來玩,先聽聽游戲規則。(點擊課件)明白了嗎?徐老師抓了一把豆子,(4粒)我能走幾步呢?

  生:2步。

  師:謝謝你,我走了2步,(走棋)還能再走嗎?

  生:不能了。

  師:那要換對方來抓豆子了,(6粒)現在可以走幾步呢?

  生:走3步。

  師:嗯,可以分成3份,(走棋)還能再走嗎?

  生:還能走2步。

  師;還可以分成2份,再走2步。謝謝大家。同桌拿出蠶豆來試一試吧。誰獲勝了?今天我們課就上到這,回家還能繼續玩,小朋友們再見!

《分糖果》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平均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

  2、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養估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知道平均分的含義,會平均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

  教學難點:在分的過程中的策略問題。

  教學準備:圓片、5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分糖果。

  1、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塊?(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邊分邊把分的過程說出來。最后把你分的過程記錄在表格中。) 分糖果情況:

  ○

  ○

  ○

  ○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個小朋友分_____塊糖。

  2、交流。注意:說清楚每一次拿出幾塊來分,每人分得幾塊。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幾塊。

  生1:一人分一根,一直分到第5個小朋友,然后又從第一個小朋友開始一根一根分下去直到全部分完。

  生2:我第一次每人分2根,用去10根,還有10根。我再分第2次,每人分2根,剛好分完。

  生3:我每人分4塊,一次就全部分完。

  師:你一次就全部分完了,是碰巧呢?還是想到了什么好辦法?

  生:我想到了乘法口訣:四五二十。每份是4,有5個四,剛好20個。

  3、小結:剛才同學們分的過程不一樣,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幾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樣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更有同學想到了好辦法,用乘法口訣來幫助分,他們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真聰明。

  二、分小棒。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組的小朋友。

  1、要求:1、先分工,誰負責記錄、誰發言、哪兩個人負責分,其余的監督。

  2、討論后再分。邊分邊說分的過程。邊記錄

  3、比一比,那一組最先分完。

  小組活動。師巡視。

  2、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

  剩下的幾根,為什么不再分了呢?(剩下2根。有4個人分,每人分一根不夠。不能平均分了。所以不能分了)

  小結: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有時能全部分完,有時還有剩余。

  三、練習

  1、把20個梨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幾個?

  2、把20個梨,每名同學分4個,可以分給幾名同學?

  3、24個同學排隊做操,怎樣排,每排的人數相同呢?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體驗了較大數目的平均分的過程。知道平均分的過程可以不同,但是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一定要分到不能再分為止。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來幫助我們平均分。平均分的時候,有時能全部分完,有時候還有剩余。

  請同學們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將100根小棒平均分給每個人,可以怎么分?

《分糖果》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鞍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是本節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實際上,從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實踐活動中要獲得的是試商的經驗。

  〖教學設計

 。ㄕn前準備:把30名學生分成6組,分別是兩個4人組,兩個5人組和兩個6人組。)活動一:介紹每組人數。(通過了解各小組的人數情況,復習平均分的含義。)請小朋友介紹自己所在小組的人數,要求是:不能直接說出人數,但可以出一道與平均分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大家算出你們小組的人數。

  根據每組小朋友介紹的情況,大家思考:今天我們班的分組是平均分嗎?為什么?如果平均分組,每一組有多少人?

  活動二:分20塊糖果。

  1.提出問題。

  展示一包糖果請小朋友觀察,猜猜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動手分一分。

  請小朋友用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每次分幾塊?幾次分完?然后,動手分一分。

  在分的時候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展示表格)橫著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豎著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數,中間表示每次分的結果。

  (學生在分的時候,教師巡視輔導,請個別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體會分法的多樣性,更要體會平均分小數目的物品時應用乘法口訣的簡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體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臺展示自己的表格。對每一種分法,都要引導學生邊分邊估:每次分了多少塊糖果,還剩多少?幾次分完?

  發現一次就能分完20塊糖果的,請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勵學生把平均分與應用乘法口訣結合起來。

  活動三:分100塊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1.提出問題。

  “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塊”的問題解決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還會分嗎?

  拿出一大包糖果,讓小朋友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估計它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多少塊?

  2.分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塊糖果,這么多糖果怎樣分呢?第一次分幾塊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再進行分工(有人負責分,有人記錄,有人檢查),最后再動手分,在表格中認真記錄分的過程。

 。ń處熝惨、參與小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第一次分幾根,要用去多少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匯報小組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在各組匯報時,要關注是否有以下兩種有價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問他們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肯定。(在夠分的情況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幾根,還剩幾根。如6人小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個10就是60,還剩40根。

 。2)在一邊分一邊估算的過程中,用上乘法口訣的。

  對于6人小組的分法,還要著重引導思考:剩下的4根為什么不繼續分。

  4.小組討論。(給學生再次機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

  讓你們重新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本組的每一位同學,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活動四:制定乘車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各種乘車的意見。)

  有3種車: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樣乘車比較合適?

《分糖果》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平均分”的意義:分得的結果要同樣多.

  2.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民主,合作,探究,交流”科學的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

  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上課先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大家看吳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糖果)

  對,如果誰做得好,就把糖果獎給他.

  下面我們就來“分糖果”.

 。ǹ焖冱c名)5位同學請上講臺,把桌上的糖果數一數,有多少塊?(20塊)

  師:下面的同學(同時)把準備好的糖果也拿出來.

  師:把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塊?

  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分得的糖果必須是一樣多)

  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討論.

  點學生說分的結果.(把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朋友分得4塊)

  注意:訓練學生完整地回答問題.

  點學生說不同的分法.(鼓勵學生思維的多樣性)

  ①1塊1塊地分,分四步分完.

  ②2塊2塊地分,分兩步分完.

 、垡淮畏4塊,正好分完.

  ……

  學生說分法,教師邊演示.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在黑板上粘貼,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在書p36頁統計表中填出自己想的分的過程.注意不要忘了最后寫結論:每人分4塊.

  做完后,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把“玩具”收起來,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使用工具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小組活動.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真不錯.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比賽,愿意嗎?

  大家先以小組為單位,湊足100根小棒,看哪一組的同學最快?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組的小朋友.

  一、二、三……開始.

 。ńM長調配的時候要注意:每人差不多要出幾根?

  如果不夠的話,要補足;

  如果多了的話,要去掉.)

  (在分之前,每個人都要清楚:我們這一組一共有幾個人?

  分的是多少根小棒?100

  怎么才算平均分?

  最后結果有沒有多的,剩的?)

  組長把老師發給每個小組的統計表拿出來,填寫統計表時,先登記一下你們這一組每個人的姓名,寫在表格(橫著看)第一欄“姓名”的后面.

  因為每個小組的人數(教師有意)設置的是不同的:

 。2人、4人、5人、6人、7人和8人)

  所以分得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

  每人分到 根,還剩 根.

 。ㄕ梅滞,沒有剩的,用什么表示?0)

  三、數學游戲.

  師:同學們剛才的活動完成得真棒,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想不想?

  因為是兩人玩的,所以老師先點一名同學上講臺來共同示范一下在演示的過程中,出示游戲規則:

  兩人一起玩,把準備好的裝著蠶豆的袋子拿出來;

  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數一數,多少個?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就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得3分;以此類推,看這一次他得了多少分?

  交換之后,輪流做幾次.

  得分高的獲勝.

  四、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什么?

  我們做游戲的時候是怎么分的?

  小組活動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時間安排

  分糖果 ------------- 18~20分鐘

  小組活動 ----------- 10~12分鐘

  數學游戲 ----------- 8~12分鐘

《分糖果》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分糖果。

  知識與技能: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的含義。

  2、經過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1、能用語言表述自己分東西的過程。

  2、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體驗分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于動手參與分東西的數學活動。

  2、能與小組同學合作愉快。

  重點:學會較大數量的平均分;體驗分法多樣性。

  難點:會用表格記錄分數量較多物體的過程。

  教具:課件、磁扣

  學具:糖果圖片、統計表、小棒、豆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是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的生日,他請來了幾位小朋友,大家看看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淘氣拿出了媽媽為他準備的20塊糖果招待大家,想一想,怎樣分才公平?(平均分)誰能說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分的同樣多)。

  看著這個情境,你能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把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這個問題把淘氣難住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嗎?好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分糖果”來幫助淘氣解決問題。

  二、問題探究

  活動一:學生自主探索分糖果的方法。

  智慧老人聽說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所以他決定送給你們每人一個智慧口袋?炜匆豢蠢锩娑加行┦裁?(5個圓片,20個糖果圖片、一張統計表、一枝彩筆)

  看到這些禮物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仔細聽一聽智慧老人要對我們說些什么。(聰明的小朋友們,請你用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用20個糖果圖片代表20塊糖果,先動手分一分,再把分的過程用統計表記錄下來,你們能做到嗎?)

  活動二:小組內交流分糖果的過程,體驗分法多樣化。

  剛才,老師發現你們開動了腦筋得出了不同的分法,你們愿意把自己的分法跟小組內的其他同學交流嗎?請你拿著你的記錄表,互相說一說分的過程,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分的方法最多。

  活動三:匯報展示不同分法。淘氣小紅小麗小華小剛第一次22222第二次22222方法1: 每人分 4 塊糖。 淘氣小紅小麗小華小剛第一次44444方法2: 每人分 4 塊糖。 淘氣小紅小麗小華小剛第一次11111第二次11111第三次11111第四次11111方法3: 。 每人分 4 塊糖方法4: ……活動四:告訴淘氣分的結果,一起唱生日快樂歌。活動五: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組的小朋友。剛才分糖果的時候,出現了多種分法,同學們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想出又快又好的方法去解決呢?課件出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本組的同學,每個同學分多少根? (1)說一說可以怎么分。(2)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展示每組的記錄表,教師肯定鼓勵分法多樣化。三、體驗感悟數學游戲:分豆子。(課件演示游戲規則,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四、課堂評價請你對你這節課的學習活動情況自我評價一下。五、實踐應用1、調查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2、調查自己喜歡的有關平均分的知識。

《分糖果》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通過估算選擇適合的解決策略,讓學生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通過估算優化平均分的過程。

  教具準備:圓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組1張),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師:小明的家里來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塊糖想分給他的小客人們,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詞,學生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我們用5個小圓片代替5位同學,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先自己動手分一分,擺一擺。并把你分的過程記錄到表格里。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掌握學生的不同分法)

  師:填好表格的同學請你把你的表格貼到黑板上,如果你發現黑板上已經有和你同樣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貼了,就在這種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筆畫個對號就可以了。

 。榱朔奖銓W生觀察,老師要把貼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過程。

  師:請這張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時候請說清楚:每一次拿出幾塊來分,每人分得幾塊。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幾塊。

  其他和他方法一樣的同學,如果你認為他有沒說清楚的地方。你們可以補充。

 。ㄔ趯W生敘述理由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分的次數,讓學生感悟到,分的次數越少,解決問題就越快。)

  (3)過程小結,評價引導

  師:還是集體的智慧大呀!同學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明來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興。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聽到大家給你介紹了這么多的方法,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ㄈ绻械膶W生選擇了不是自己剛才的分法,教師要追問:為什么小明沒選這種方法?)

  (學生在闡述選擇方法的同時,就再一次體會到不同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同時在交流中,學生原有的方法結構就發生了重組)

  師:剛才同學們分的過程不一樣,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幾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樣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更有同學想到了好辦法,用乘法口訣來幫助分,他們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計數量、口述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了小明解決了分糖的問題,下面我請同學們幫老師整理小棒。

  老師左手里握著10根小棒,請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請你估計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約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估計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間)

  同學們能夠有根據的猜測,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裝到5個口袋里,怎么分?

  (數感好的學生可以很快知覺到5和50之間的關系)

  師:50根小棒平均裝到5個口袋里,每袋裝10根。那么老師現在只有4個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裝在4個口袋里該怎么分呢?

  請大家先估計一下,每袋大約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學生可以估計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組活動、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裝在4個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記錄、發言、負責分、監督)

  2、討論后再分。邊分邊說分的過程,(第一次每人分幾根,用去幾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幾根……)邊記錄。

  小組活動,師巡視。

  (3)匯報交流,改善方法

  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

  小組代表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引導學生對表格的觀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匯報時教師要相機追問,如為什么首次分你們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幾根,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過教師的追問,引導學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簡便,更合理,以促進學生反思)

  小結: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有時能全部分完,有時還有剩余。

  師:如果讓你們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W生再次分一分,可能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優化和重組)

  三、數學游戲

  1、讀37頁數學游戲的內容,然后交流游戲規則

  2、教師和一名學生合作,為學生提供游戲示范。

  3、同桌為一組,開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說清一把抓了幾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幾份,得了幾分。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給4個人,怎么分比較快。

《分糖果》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分糖果》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 《分糖果》教學案例(通用15篇)

    【課堂場景】本節課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分糖果與分黃豆,使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樣多”,以下截取幾個鏡頭具體分析。...

  • 《分糖果》教學實錄(精選14篇)

    教學內容《分糖果》是北師版教材二年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3課,教材36-37頁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 《分糖果》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通過估算選擇適合的解決策略,讓學生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 分糖果(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 《分糖果》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36-37頁“分糖果”。教學目標:1、在分糖果、分花生的過程中體會平均分的含義,通過分花生體會將較大數目進行平均分的方法。同時通過小組學習培養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生的合作意識。...

  • 《分糖果》教學案例(通用17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含義。2、過程與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分糖果和分100根小棒的活動,體驗平均分策略的優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 《分糖果》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通過估算選擇適合的解決策略,讓學生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 分糖果(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 分糖果 教學設計(通用4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36-37頁“分糖果”。教學目標:1、在分糖果、分花生的過程中體會平均分的含義,通過分花生體會將較大數目進行平均分的方法。同時通過小組學習培養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生的合作意識。...

  • 分糖果

    教學內容課本第36、37頁。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種體會除的含義。2、經過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分糖果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3、體驗分法的多樣性,能用語言表述自己分東西的過程。教學重點通過幾個步驟完成數量較多的“分一分“活動。...

  • “分糖果”教學案例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含義。2、過程與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分糖果和分100根小棒的活動,體驗平均分策略的優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 《分糖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6~37頁。教材簡析: 教材設計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這是第三個“分一分”的活動。這次分的數量比較多,通過一次“分”的活動找到答案對同學們來講有些困難,需要通過幾次來分步完成。...

  • 《分糖果》教學案例

    【課堂場景】 本節課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分糖果與分黃豆,使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樣多”,以下截取幾個鏡頭具體分析。...

  • 分糖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慈利县| 莎车县| 定南县| 嵊州市| 潢川县| 福泉市| 策勒县| 兴宁市| 江都市| 肇源县| 宁都县| 冀州市| 龙口市| 莎车县| 九龙坡区| 清涧县| 松原市| 铁岭市| 临城县| 府谷县| 广昌县| 双辽市| 安丘市| 固阳县| 敦煌市| 桑植县| 屏边| 商南县| 仁寿县| 平潭县| 博客| 渝北区| 高淳县| 聂荣县| 莱芜市| 新绛县| 井研县| 天台县| 新邵县|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