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精選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5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精選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重點: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 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重點: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 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重點: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 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重點: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5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 作者:蔡秀蘭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03    更新時間:2004-8-10    文章錄入:摟著月亮的豬 ]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福建省仙游縣實驗小學 蔡秀蘭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  手,導入  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  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導入  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游戲。

  2×6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 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重點: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 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認識 說課設計(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3.4.1 《乘法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精選14篇)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 《乘法的初步認識》練習課(精選13篇)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材48—50練習九的第5—11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熟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正確讀寫乘法算式,并能熟練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積及解決一些相...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

  •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精選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應該怎么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 美術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設計(通用12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2.教材簡析: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

  • 數學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精選5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4~46頁例1,練習九的第1~4題。教學目標: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算式的簡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4篇)

    設計理念:教育不是告訴。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指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其一,學生通過自身活動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徹,掌握得快。...

  • 乘法的初步認識(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通過直觀和操作,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義.2.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會正確地讀出和寫出乘法算式.會正確地敘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要會用學具擺出乘法算式的含義.3.培養和訓練學生動...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的44——46頁例1,和“做一做”及練習。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本節課在設計時主要是以貼近學生實際的游樂園情景導人,里面蘊含著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之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他們觀察思考,體會乘法的意義,并進一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鞏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與運用。...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9篇)

    這是一節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課乘法的初步認識。[新課程人教版三冊第44頁]。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

  • 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課堂實錄(精選15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45~46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 乘法的初步認識(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直觀和操作,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義.2.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會正確地讀出和寫出乘法算式.會正確地敘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要會用學具擺出乘法算式的含義.3.培養和訓練學生動...

  • 《乘法的初步認識》導學案(精選13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課題】數學 二年級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所有乘法和除法教學的基礎,也是第一次出現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整個學段的教學中地位很重要,教學從生活情境入手,引出幾個相同加數求和...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镇康县| 望都县| 舟曲县| 绩溪县| 利川市| 元江| 东阳市| 高安市| 海丰县| 南岸区| 绥阳县| 海门市| 永德县| 嵊州市| 富顺县| 监利县| 婺源县| 乡宁县| 信宜市| 镇雄县| 齐河县| 鄂托克前旗| 贵定县| 嘉黎县| 葵青区| 平山县| 雷波县| 珲春市| 嫩江县| 平安县| 津市市| 博客| 张家界市| 耒阳市| 彭阳县| 沁水县| 岳西县| 龙门县| 喜德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