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人教新課標二下)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04~105頁。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質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學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3.通過記錄同學們的體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4.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估計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每組一個健康秤、一張體重情況統計表、三組物品(兩個書包、兩袋球、兩袋藥)、彈簧秤、天平。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有多重。(板書課題)
二、展開活動,體驗數學
活動(一):賽一賽,玩一玩。
師:小朋友們喜歡賽跑嗎?
生:喜歡。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這樣的比賽,全班同學分成兩個大組,每組推選一名跑得最快的同學上來比賽。今天的比賽要增加一個難度,讓他們每個人背一個同學比賽,(選出兩名同學)咱們用剪刀、石頭、布的方法決定誰先來挑選。
(學生選出同伴,開始比賽。)
師宣布獲勝組為一組。
師:二組為什么失敗了?
生1:他們背的方法不合適。
生2:范很輕,房太重了。
師:請你們倆交換過來再背一背,感受一下對方合作伙伴的體重。
(學生活動并說一說自己的實踐感受。)
師:要知道他們倆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呢?
生3:最好的辦法是用秤稱一稱。
[評析: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最大的興趣莫過于小比賽、小活動。一上課這個賽跑的比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情緒進入一種亢奮的狀態。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精神高度興奮的狀態下,進一步體驗、感受了小伙伴的體重,初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活動(二):稱一稱,理一理。
認識健康秤。
師:下面我們就比一比,看誰猜得準,稱得快。
先來猜猜范體重,猜3次,看誰猜得最準、最接近。
生4:20千克。
生5:25千克。
生6:27千克。
實際的稱一稱,讓學生學會看健康稱。
師:猜得最接近,范體重是24千克,再來猜猜房體重。
學生猜體重,并稱一稱,看一看。
師:通過剛才的猜一猜、稱一稱,我們確實發現了房體重重,范體重輕,其他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重?
生:想。
師:以小組為單位,先猜一猜小朋友的體重,再稱一稱,小組長把稱得的結果用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方法記錄下來。所有小朋友都稱完后,小組的成員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體重。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最好。
(小組活動)
匯報交流。
一組:我們是用同學們的號碼記錄的,26~30千克的同學是1號、2號……。
二組:我們是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的。(交流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
三組:我們是畫“”的方法記錄的。(交流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
……
師:老師根據各個小組的匯報把我們全班小朋友的體重也記錄了下來。(出示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統計表),我們一起來計算一下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統計表。
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統計表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7:我知道了26~30千克的人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