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平均分”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
2、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例題
課件動態演示。
談話: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塊兒到山上去摘桃子,你們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學生觀察得出:一共摘了8個桃子。
提問:你認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小猴。
提問: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子?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想一想,分一分。
用圓片代替桃子,想辦法分一分。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分組活動,教師參加活動,適時點撥引導。
2、說一說,演一演。
學生邊說邊演示分的過程。可能會有以下這些方法:先分給每只小猴1個,再分給每只小猴1個,直到每只小猴4個;先每只小猴2個,再每只小猴2個;先每只小猴3個,再每只小猴1個……
3、引導學生比較歸納。
分的方法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一樣,都是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4個。
三、組織練習,加深認識
1、狗媽媽分骨頭。(課件)
(1)講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興興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見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媽媽在商量事情。原來3只狗媽媽各獲得12根骨頭。黑狗媽媽有2個孩子,白狗媽媽有3個孩子,花狗媽媽有4個孩子。你們愿意幫3只狗媽媽把骨頭平均分個他們的孩子嗎?
(2)出示填空題。
①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2只小狗,每只( )根。
②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 )根。
③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4只小狗,每只( )根。
(3)解決第1個問題。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黑狗媽媽的問題。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2只小狗,每只幾根?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骨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一分,再填一填。
(4)解決第2、3個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反饋。
2、出示小熊咪咪分食物的課件和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四、聯系生活,運用“平均分”
談話:班里需選16個同學參加廣播操比賽。請大家利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設計一下隊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隊形用學具擺出來或在紙上畫出來。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探討。
五、總結
1、這節課有什么收獲?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平均分東西的事情嗎?說一說是怎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