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再創造的能力;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每位同學都準備了一條毛線,你看看它是什么樣的?(它是彎彎曲曲的、它象毛毛蟲。)
師:請你猜一猜,你和你同桌的那兩條毛線哪條長?哪條段?生答(略)
師:你能想辦法比較一下嗎?(把毛線拉直,用尺子量、把毛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毛線拉直)
師總結:我們要想比較兩條線的長短,必須把毛線怎么樣?(拉直)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師:你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把毛線拉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師:你是怎么做的?(用手捏住繩子的兩端,拉緊繩子。)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條線段。(板書:線段)
師:請觀察你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可以看成一條線段?互相指一指。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端,在數學上叫線段的端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一些物體的邊也象這條毛線一樣是直直的,而且也有兩個端點。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條,摸一摸,說一說嗎?
匯報交流:1、課本的邊是一條線段。2、尺子的邊也是一條線段。3、課桌的邊也是一條線段。4、電腦屏幕的邊也是一條線段……
3、自建線段模型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了這么多的線段。你能把剛才找到的線段挪下來,使它單獨留在紙上嗎?
展示、交流: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把鉛筆盒放在紙上,沿著它的邊畫下來就是一條線段、沿著鉛筆的邊畫的、把紙放在課本的邊上,使勁折一折,折痕就是一條線段。)
……學生在畫線段時出現了三種情況:
師:剛才在畫線段時,有的同學在線段的兩端點了兩個重重的小圓點,這是為什么呀?(一個點表示線段的頭,另一個點表示線段的尾,這樣別人會看得更清楚。)
師:你們認為這位同學的想法怎么樣?
師:這位同學真了不起,和咱們的數學家想到一塊兒去了,我們以后畫線段時,也要像這幾位同學一樣,在線段的兩端點上兩個小圓點或畫兩條短豎線。
總結線段的特征(直、有兩個端點)
4、用工具畫線段
師:科學家們為了方便小朋友們畫線段,還發明了幾種畫線段的工具呢!你知道嗎?(直尺、三角板、用量角器的直邊也可以畫線段。)
師: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工具畫一條線段。同桌之間互相欣賞、評價。
三、聯系應用,拓展認識
1、爭當小小設計師
某工廠生產了一種圓形的小鏡子(每個組都有一面)現在要為鏡子鑲一個邊兒,請同學們幫廠長想一想怎樣量出鏡邊的長度?(把毛線拉直沿鏡子圍一圈,然后再量一量毛線的長。用紙條沿鏡子圍一圈,再量一量紙條的長。在小鏡子的邊上作個記號,在紙上滾一圈,滾了多長,邊就是多長。……)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希望同學們回家以后,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并且在家中的物體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一條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