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鏡子中的數學”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鏡面對稱”的教學內容,它是前一課時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材首先通過“湖面的倒影”和“室內墻上鏡子成像”兩幅主題圖情景,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倒影”、“鏡子成像”現象,蘊涵著重要的數學思想,即“鏡面對稱”。再通過“做一做”的照鏡子活動,讓學生體會“鏡面對稱”的特征。從教材編寫的意圖來看,“鏡面對稱”這部分內容是一種體驗性活動,它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目標。基于這樣的認識,整個教學過程應以教材為基礎,并結合學生實際,創設多種感悟情境和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鏡面對稱”特征。
教學目標
1.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能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活動中的鏡面對稱現象,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游戲等活動,加強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3.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知道鏡面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鏡面對稱在鏡面成像時所發生的變化。
教具準備:
小鏡子每人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水面對稱
欣賞“倒影”,激趣導入
投影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課本第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說出主題圖中見到倒影。(山的倒影、樹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鵝的倒影……)
師:有沒有發現這也是一種對稱現象?
師:你們在哪里還見到過類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現象。(鏡子里。多媒體出示:“映在鏡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課本第二幅主題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鏡面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鏡子中的數學)
二、鏡面對稱
1、照鏡子體驗。
師:老師背對著大家,我卻知道哪個小朋友在對著鏡子做鬼臉!為什么?
生:鏡子里外的小朋友動作都一樣的!
師:對,照鏡子也是一種對稱現象,叫做“鏡面對稱”。一齊說一遍。
小朋友看看鏡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鏡子前面看看鏡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樣的!
2、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
(1)操作活動一:“照鏡子,做上下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發現人與鏡像上下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上,鏡像也向上;頭部向下,鏡像也向下。
(2)操作活動二:“照鏡子,前后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現人與鏡像前后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前,經像也向前;頭部向后,鏡像也向后。
(3)操作活動三:“照鏡子,左右活動頭部”。(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現人與鏡面左右移動的逆向性。既頭部向左,鏡面反而向右,鏡面反而向左。面對面感知左右。
(4)加深體驗鏡面對稱的上下、前后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質。
師生模仿動作游戲:假設一方是鏡子里的人。師向前、向后走問生該如何走?(向前或向后)師向上跳、向下蹲問生該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師用左胳膊托左腮讓學生想象自己是鏡子中的老師影像該如何做?(生也左胳膊托左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