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學案分析及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59~6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認識線段的特征,了解線段是有長短的,學會正確畫線段,體會兩點間只能畫一條直線。
2、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3、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來自生活實際;能積極參與觀察、交流等活動。
【教學重點】
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學難點】
建立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讓學生讀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
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
師:現在請拿出你準備好的毛線,輕輕放在桌上,觀察你的毛線,形狀是怎么樣的?(自己不要出示毛線)
學生觀察
師:毛線是什么形狀的?
學:像毛毛蟲……
學:毛線是彎彎曲曲的。
(學生會說毛線像動物或者其他圖形,老師需要總結)
師提問:大家都說的非常棒,你們的毛線有各種形狀,但總的來說都是——彎的。怎樣才能把毛線變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訴老師!
(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毛線拉直并上臺演示)
請兩位學生上臺展示,并讓一位學生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師展示:如果這條毛線這樣呢(將線放松),它還是直的嗎?
學:不是。
師:所以,讓繩子變直可以像剛剛這位同學這樣,將線拉緊!
請第二位同學分享你是怎樣做到毛線變直的。
將第二位學生的毛線請到黑板上,用兩個吸鐵石粘住端點。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個小動作揭示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知識:捏緊兩端,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指著黑板上的毛線),這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
(2)感知線段——直的、兩個端點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請問,線段是怎么樣的?
小結:線段是直的(板書)。
師:現在兩手拉緊的這條線是直的,數學中將這兩端的點(指吸鐵石或者圖釘)叫做端點(在兩端板書“端點”),想一想,線段有幾個端點?
學:兩個。
師:觀察地真仔細。
再請一位學生回答,給予正面回應:回答地非常棒!
(板書:兩個端點)
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線段的特點?
學:直的、兩個端點。
師:誰還想說一說?
學:直的、兩個端點。
師:同學們都回答地非常好,我們一起說一說線段的特點好嗎?
齊說:直的、兩個端點
(3)抽象出線段——畫線段
師:黑板上是毛線表示的線段,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圖形表示出來(黑板上畫線段)它是直的,先畫一條直直的線(教師畫直的線),再用兩條小豎線表示兩個端點(教師在兩端畫兩條小豎線)。這樣的圖形就是線段(在線段上板書:線段)
問:老師剛才是用什么表示線段的兩個端點?
學:兩個端點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師:現在大家認識線段了嗎?你能閉上眼,在頭腦中畫一條線段,記得住它是什么樣的嗎?試試看!